【浩荡】1.水壮阔貌。晋潘岳《河阳县作》诗之二:“洪流何浩荡,脩芒鬱苕嶢。”宋司马光《留别东郡诸僚友》诗:“津涯浩荡虽难测,不见惊澜曾覆舟。”清钱谦益《彭城次坡韵》之四:“掉头终拟随公等,浩荡春波戏白鸥。”吴运铎《把一切献给党·觉悟》:“浩荡的江水奔到鸡头山下,碰到岩壁下,卷起巨大的漩涡。”2.广大旷远。《楚辞·九歌·河伯》:“登崑崙兮四望,心飞扬兮浩荡。”唐杜甫《赠虞十五司马》诗:“凄凉怜笔势,浩荡问词源。”仇兆鳌注:“浩荡,旷远也。”金元好问《西楼曲》:“去年与郎西入关,春风浩荡随金鞍。”《红楼梦》第十八回:
【花】〔古文〕蘤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呼瓜切,音譁。《正字通》草木之葩也。《歐陽修·花品序》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,稱牡丹則直曰花。又地名。《廣州志》南海縣有花田。又姓。唐有花驚定。《杜甫詩》成都猛將有花卿。《通志·氏族略》宋有尚書郞花尹。又《韻補》音訶。《棗據詩》延首觀神州,廻晴盻曲阿。芳林挺修榦,一歲再三花。 《說文》本作華。榮也。从艸,鄭氏曰:,象華葉垂敷之形,亏象蔕萼也。《唐韻古音》按花字,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,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,或是後人攺易。唯《後漢書·李諧·述身賦》曰:樹先春而動色,草迎歲而發花。
【风拥】形容迅速地一拥而前。《三国演义》第八一回:“先主正欲遣苞起兵,又报一彪军风拥而至。”
【旆旌】旌”。泛指旗帜。《诗·小雅·车攻》:“萧萧马鸣,悠悠斾旌。”唐太宗《饮马长城窟行》:“悠悠卷旆旌,饮马出长城。”宋苏轼《次韵晁无咎学士相迎》:“少年独识晁新城,闭门却扫卷旆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