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况更闻上声释义


【何况】况”。用反问的语气表达更进一层的意思。《后汉书·杨终传》:“昔殷民近迁洛邑,且犹怨望,何况去中土之肥饶,寄不毛之荒极乎?”南朝宋何承天《雉子游原泽》诗:“卿相非所盼,何况於千金。”唐元稹《酬乐天赴江州路上见寄》诗之三:“云高风苦多,会合难遽因;天上犹有碍,何况地上身。”《三国志平话》卷上:“刘备言曰:‘功劳皆是咱军,无功军得赏,何况咱军?’”冰心《关于女人·我的学生》:“物力还应当爱惜,何况人力?”见“何况”。

【更】《玉篇》今作更。《集韻》隷作更。○按更字,諸韻書作字重文。《正字通》云俗字,非。

【闻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無分切,音文。《說文》知聞也。《書·堯典》帝曰:兪,予聞如何。《禮·少儀》聞始見君子者。《疏》謂作記之人,不敢自專制其儀,而傳聞舊說,故云。又《禮·玉藻》凡於尊者,有獻而弗敢以聞。《前漢·武帝紀》舉吏民能假貸貧民者以聞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宋咸平進士聞見。明尚書聞淵。又聞人,複姓。《後漢·靈帝紀》太僕沛國聞人襲爲太尉。《註》姓聞人,名襲,風俗通曰:少正卯,魯之聞人,其後氏焉。又獸名。《山海經》杳山有獸焉,其狀如彘,黃身白頭白尾,名曰聞,見則天下大風。又《廣韻》亡運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

【上声】古汉语四声的第二声。宋袁文《瓮牖闲评》卷七:“苏东坡作《渼陂鱼》诗云:‘烹不待熟指先染’,乃在去声韵押。然《左氏传》载‘染指’事,染字音如琰反,作上声押可也。”2.普通话声调的第三声。念降升调。洪深《电影戏剧表演术》第四章三:“若‘岂有此理’一句,四字皆上声,苟一概揭高,殊不入耳。”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