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璞无蹖驳释义


【和璞】亦作“和朴”。即和氏璧。亦借指美玉。《史记·范雎蔡泽列传》:“周有砥砨,宋有结緑,梁有县藜,楚有和朴。”三国魏曹植《玄畅赋》:“思荐寳以继佩,怨和璞之始鐫。”唐白居易《三十四牧宰考课策》:“虽有和璞之真,不能识也。”明张居正《七贤咏》序:“和璞之緼玄巖,非独鉴冥搜者,谁得而寳之。”参见“和氏璧”。

【无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武夫切,音巫。《說文》,亡也。奇字,无通。王育說,天屈西北爲无。《易·乾卦》无咎。《釋文》无音無。易內皆作此字。《藝苑雄黃》无亦作亡。古皆用亡无,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。詩、書、春秋、禮記、論語本用无字,變篆者變爲無,惟易、周禮盡用无。然論語亡而爲有,我獨亡,諸無字,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,故不改也。又《廣韻》莫胡切,音模。南无,出《釋典》。(無)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武扶切《廣韻》武夫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微夫切,音巫。《說文》亡也。《玉篇》不有也。《書·舜典》剛而無虐,而無傲。又《益

【蹖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書容切,音舂。《博雅》蹖,蹋也。

【驳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北角切,音博。《玉篇》馬色不純。《爾雅·釋畜》駵白駁。《易·說卦傳》乾爲駁馬。《詩·豳風》皇駁其馬。《註》黃白曰皇,駵白曰駁。又《爾雅·釋木》駁赤李。《疏》李之子赤者名駁。又今俗謂龎雜爲駁,雲開曰解駁。 《正韻》同駮。互詳後駮字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