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落胭脂瓣释义


【花】〔古文〕蘤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呼瓜切,音譁。《正字通》草木之葩也。《歐陽修·花品序》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,稱牡丹則直曰花。又地名。《廣州志》南海縣有花田。又姓。唐有花驚定。《杜甫詩》成都猛將有花卿。《通志·氏族略》宋有尚書郞花尹。又《韻補》音訶。《棗據詩》延首觀神州,廻晴盻曲阿。芳林挺修榦,一歲再三花。 《說文》本作華。榮也。从艸,鄭氏曰:,象華葉垂敷之形,亏象蔕萼也。《唐韻古音》按花字,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,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,或是後人攺易。唯《後漢書·李諧·述身賦》曰:樹先春而動色,草迎歲而發花。

【落】《唐韻》盧各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歷各切,音洛。《禮·王制》草木零落,然後入山林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落,始也。又《左傳·昭七年》楚子成章華之臺,願與諸侯落之。《註》宮室始成,祭之爲落。又叔孫爲孟鐘,饗大夫以落之。《註》以豭豬血釁鐘曰落。又《博雅》居也。《綱目集覽》人所聚居,故謂之村落、屯落、聚落。又《後漢·竇憲傳》躡冒頓之區落。又蕃籬曰虎落。《前漢·鼂錯傳》爲中周虎落。《註》以竹篾相連遮落之也。又廢也。《莊子·天地篇》子高曰:夫子盍行耶,無落吾事,耕而不顧。又落落,不相入貌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落落如石。又

【胭脂】“臙脂”。一种用于化妆和国画的红色颜料。亦泛指鲜艳的红色。唐杜甫《曲江对雨》诗:“林花着雨臙脂湿,水荇牵风翠带长。”《敦煌曲子词·柳青娘》:“故着胭脂轻轻染,淡施檀色注歌脣。”金元好问《同儿辈赋未开海棠》之一:“翠叶轻笼豆颗匀,臙脂浓抹蜡痕新。”明张景《飞丸记·坚持雅操》:“我情愿甘劳役,思量忍命穷,拚得臙脂委落如云鬞。”清孙枝蔚《后冶春次阮亭韵》:“梨花独自洗胭脂,虢国夫人别样姿。”杨朔《走进太阳里去》:“张眼一望,遍地都是齐腿腕子深的小麦,麦梢上平涂着一层胭脂色的朝阳。”典

【瓣】《唐韻》蒲莧切《韻會》皮莧切《正韻》備莧切,音辦。《說文》瓜中實。《徐曰》瓜也。一名瓠犀也。《廣韻》瓜瓠瓣也。《增韻》瓜之觚也。《爾雅·釋草》瓠棲瓣。《註》瓠中瓣也。《疏》瓣,瓠中瓣也。一名瓠棲,人之齒美者似之。《謝惠連·祭古冢文》及梅李核瓜瓣。又果瓣。《仙傳拾遺》羅公遠取柑嗅之,後明皇取食,千餘枚皆缺一瓣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薄閑切《正韻》蒲閑切,辦平聲。又《集韻》匹見切,音片。義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