忽跌落深淖释义


【忽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呼骨切,音笏。《說文》忘也。忽忽不省事也。《晏子春秋·齊役者歌》忽忽矣,若之何。又《廣韻》倏忽也。《爾雅·釋詁》盡也。《註》忽然盡貌。《左傳·文五年》臯陶庭堅,不祀忽諸。又滅也。《詩·大雅》是絕是忽。《傳》忽,滅也。又《集韻》輕也。一蠶爲一忽,十忽爲一絲。《劉德曰》忽,蜘蛛網也。又慢忽也。《後漢·崔駰傳》公愛班固而忽崔駰。又忽荒,空無著也。《賈誼·服賦》寥廓忽荒兮,與道翱翔。又姓。明有忽忠,忽明。又通作曶。《前漢·揚雄傳》時人皆曶之。《註》與忽同。又仲忽,人名。《前漢·古今

【跌落】物体往下掉。蔡东藩《清史通俗演义》第六九回:“胜保忍不住痛,跌落马下。”叶圣陶《四三集·逃难》:“银行钱庄一关门,存钱的人就好比跌落在井里头,伤重伤轻,有命没有命,都得看你的运道。”罗广斌等《在烈火中得到永生·最后的时刻》:“布包跌落在地上,同牢房的人忍不住眼泪哭了起来。”2.谓价格、产量、声誉等下降。《市声》第五回:“又迟两天,茧子来的多了,价钱就跌落一两。”鲁迅《花边文学·“京派”与“海派”》:“而官之鄙商,固亦中国旧习,就更使‘海派’在‘京派’的眼中跌落了。”冰心《集外·庄鸿的姊姊》:“自中交票跌落

【深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式針切,音。水名。《說文》水出桂陽南平,西入營道。又邃也。《增韻》深者,淺之對。《詩·邶風》深則厲,淺則揭。又深微也。《易·繫辭》惟深也能通天下之志。又藏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梓人必深其爪。又衣名。《禮·深衣疏》衣裳相連,被體深邃,故謂之深。又州名。《韻會》後漢博陸郡,隋置深州。《廣輿記》今屬眞定府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式禁切,音諗。度淺深曰深。《周禮·地官》以土圭測土深。

【淖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奴敎切,音鬧。《說文》泥也。《左傳·成十六年》有淖於前,乃皆左右相違於淖。又《字林》濡甚曰淖。《前漢·郊祀志》堅冰淖溺。又水名。《山海經》西北大荒之中有龍山,日月所入。有三澤,名曰三淖。又姓。《路史》楚淖國先爲淖氏。又《集韻》直敎切,音棹。和也。《儀禮·士虞禮》嘉薦普淖。《註》普,大。淖,和也。德能大和,乃有黍稷。又尺約切,音綽。與繛綽同。《說文》也。《莊子·逍遙遊》淖約如處子。《註》淖約,柔弱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