混时行止却应真释义


【混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胡本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戸袞切,音倱。《說文》豐流也。一曰雜流。或作渾。又混沌,元氣未分也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。又《集韻》胡昆切,音。人名。漢有屬國公孫昆邪,或作混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公渾切,音昆。混夷,西戎名。或作緄。通作昆。《詩·大雅》混夷駾矣。又同崑。《周禮註》混淪,卽崑崙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古本切,音袞。與滾同。大水流貌。《孟子》原泉混混。

【时】〔古文〕旹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市之切《正韻》辰之切,音蒔。《說文》四時也。《釋名》四時,四方各一時。時,期也,物之生死各應節期而至也。《書·堯典》敬授人時。《傳》敬記天時以授人也。《又》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,以閏月定四時成歲。《禮·孔子閒居》天有四時,春秋冬夏。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隂陽之專精爲四時。《又》三月而爲一時。又《韻會》辰也,十二時也。又《廣韻》是也。《書·堯典》黎民於變時雍。《傳》時,是也。《詩·大雅》曰止曰時,築室于兹。《朱傳》可以止于是,而築室矣。又《博雅》伺也。《論語》孔子時其亡也,而往拜

【行止】止息,犹言动和定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行,或使之;止,或尼之。行止,非人所能也。”《后汉书·吕布传》:“卓(董卓)自知凶恣,每怀猜畏,行止常以布自卫。”《隋书·南蛮传·真腊》:“其人行止皆持甲仗,若有征伐,因而用之。”2.偏指行动;活动。《列子·天瑞》:“天,积气耳,亡处亡气。若屈伸呼吸,终日在天中行止,奈何忧崩坠乎?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四十:“这些时犹烦唇齿。听严城鼓已三挝,六街中少人行止。”3.犹言一举一动。晋陶潜《祭程氏妹文》:“能正能和,惟友惟孝,行止中闺,可象可效。”明陶宗仪《辍耕录·鬼爷爷》

【却】《唐韻》俗卻字。(卻)《唐韻》去約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乞約切,羌入聲。《說文》節欲也。从卩,谷聲。《增韻》止也,不受也。《孟子》卻之爲不恭。又《廣韻》退也。《前漢·袁盎傳》引卻愼夫人坐。《註》蘇林曰:卻謂而退之也。又《儀禮·士昏禮》啓會,卻于敦南。《疏》卻,仰也,謂仰於地。《韻會》俗作却。又訛作。

【应真】唐韩偓《无题》诗之二:“明言终未实,暗祝始应真。”佛教语。罗汉的意译。意谓得真道的人。《文选·孙绰<游天台山赋>》:“王乔控鹤以冲天,应真飞锡以躡虚。”李善注:“应真,谓罗汉也。”李周翰注:“应真,得真道之人。”唐王昌龄《诸官游招隐寺》诗:“应真坐松柏,锡杖挂窗户。”宋惠洪《冷斋夜话·罗汉第五尊失队》:“予往临川景德寺,与谢无逸辈升阁,得禪月所画十八应真像,甚奇,而失第五轴。”清王士禛《池北偶谈·谈艺二·记观宋子昭画》:“丙辰二月二十一日,过商丘宋子昭户部观画,李伯时白描十八应真,最为奇妙。”

和友人喜相遇十首其它诗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