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淮遍浪迹释义


【江淮】1.长江和淮河。《左传·哀公九年》:“秋,吴城邗,沟通江淮。”三国魏阮籍《乐论》:“江淮之南,其民好残;漳汝之间,其民好奔。”清王士禛《池北偶谈·谈异五·银杏》:“江淮间一御史疏陈水患。”2.泛指长江与淮河之间的地区。《后汉书·周荣传》:“荣,江淮孤生,蒙先帝大恩,以歷宰二城。”明《端午食赐粽有感》诗:“东南米价高如玉,江淮饿莩千家哭。”清钮琇《觚賸·旧雷有声》:“余宦游所至,其风土大略相同,唯粤中则不特与朔方絶异,即较之江淮,亦甚悬殊。”凌力《星星草》第十五章一:“如今捻军兵分东西,追剿各军愈追愈远愈加

【遍】《廣韻》與徧同。詳彳部徧字註。

【浪迹】见“浪迹”。亦作“浪跡”。1.到处漫游,行踪不定。《文选·江淹<杂体诗·效张绰“杂述”>》李善注引晋戴逵《栖林赋》:“浪迹潁湄,栖景箕岑。”宋苏轼《老人行》:“老人旧日曾年少,浪迹常如不繫舟。”《孽海花》第十三回:“那位至交,也是当今赫赫有名的直臣,就为妄劾大臣,丢了官儿,自己一气,削髮为僧,浪迹四海。”李瑛《滔滔涅瓦河·寄红场》诗:“是呵,谁知道他明日将要浪迹何方!”2.不拘形迹。《文选·江淹<杂体诗·效张绰“杂述”>》:“浪迹无蚩妍,然后君子道。”李善注:“浪,犹放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