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江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古雙切,音杠。水名。《風俗通·山澤篇》江者,貢也。出珍物,可貢獻也。《釋名》江,共也。小江流入其中,所公共也。《說文》水出蜀湔氏徼外岷山,入海。《書·禹貢》岷山導江。《家語》夫江始於岷山,其源可以濫觴。及其至江津也,不舫舟,不避風雨,不可以涉。又《書·禹貢》三江旣入。《韋昭國語註》吳松江,錢塘江,浦陽江。《郭璞·山海經註》岷山,大江水所出。崍山,南江水所出。崌山,北江水所出。南江,北江,皆東流注於大江。《庾闡·揚都賦註》松江,東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,東北入海爲婁江,東南入海爲東江,幷
【细】《廣韻》蘇計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思計切,音壻。《說文》作。微也。《類篇》隷作細。《玉篇》小也。《書·旅獒》不矜細行。《註》輕忽小物。《左傳·襄二十九年》其細已甚。《註》譏其煩碎。又《北史·源思禮傳》何必大子細也。
【麦】《正字通》俗麥字。(麥)《唐韻》《集韻》莫獲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莫白切,音脈。《說文》麥,芒穀,秋種厚薶麥金也。金王而生,火王而死。《禮·月令》孟夏麥秋至。《蔡邕曰》百穀各以初生爲春,熟爲秋。麥以初夏熟,故四月於麥爲秋。又《前漢·武帝紀》勸民種宿麥。《註》師古曰:歲冬種之,經歲乃熟,故云宿麥。又一種蕎麥,一名烏麥。南北皆種之,亦名荍麥。又《爾雅·釋草》蘥雀麥。《註》卽燕麥也。又《爾雅·釋草》大菊蘧麥。《註》大菊,一名麥句薑,卽瞿麥。又姓。《隋書》有麥鐵杖。又《集韻》訖力切,音極。《詩·鄘風》爰采麥矣,沫之北
【复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房六切,音伏。《說文》往來也。《廣韻》返也。《書·舜典》如五器卒乃復。《傳》復,還也。《詩·小雅》言歸思復。又《韻會》答也。《書·說命》說復于王。又《韻會》白也。《禮·曲禮》願有復也。又《韻會》反命也。《周禮·天官》諸臣之復。《註》復,報也,反也。《疏》謂羣臣受王命,使臣行之訖,反報於王也。又招魂曰復。《禮·檀弓》復盡愛之道也。《註》復謂招魂,庶幾其精氣之反。又興復。《諸葛亮·出師表》興復漢室,還於舊都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元有復見心。又州名。《隋書·地理志》後周置復州
【纤纤】1.细微;细微的事物。《荀子·大略》:“祸之所由生也,生自纤纤也。”北周庾信《周五声调曲·徵调曲五》:“纤纤不絶林薄成,涓涓不止江河生。”宋张元干《南歌子·中秋》词之四:“指印纤纤粉,釵横隐隐金。”2.女手柔细貌。《古诗十九首·青青河畔草》:“娥娥红粉妆,纤纤出素手。”唐罗邺《题笙》诗:“最宜轻动纤纤玉,醉送当观灩灩金。”清钱泳《履园丛话·谭诗·纪存》:“班姬晋女今何有,携来合付纤纤手。”苏曼殊《东居杂诗》之十九:“旧厢风月重相忆,十指纤纤擘荔枝。”3.指女子柔美之手。元徐再思《水仙子·红指甲》曲:“雪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