蛟螭蠖蛰释义


【蛟螭】犹蛟龙。亦泛指水族。汉扬雄《羽猎赋》:“探巖排碕,薄索蛟螭。”明朱鼎《玉镜台记·石勒称王》:“倚天长剑泣蛟螭,那怕金垒汤池。”章炳麟《印度人之观日本》:“日本文化安所受之?儒书文艺近取支那,佛教乃自印度迆入,无二国者,日本则终古为蛟螭蜃蛤耳。”参见“蛟龙”。2.指器物上的螭形图案。唐韩愈《岳阳楼别窦司直》诗:“蛟螭露笋簴,縞练吹组帐。”清唐孙华《国学进士题名碑》诗:“蛟螭蚴蟉蟠贔屭,千秋名姓留嵯峨。”3.指形似蛟龙的拐杖。唐韩愈《和虞部卢四汀酬翰林钱七徽赤藤杖歌》:“空堂昼眠倚牖户,飞电著壁搜蛟螭。”明李

【蠖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烏郭切《韻會》屋郭切,音艧。《說文》尺蠖,屈伸蟲也。《爾雅·釋蟲》蠖,尺蠖。《註》蝍。《揚子·方言》蝍謂之尺蠖。《易·繫辭》尺蠖之屈,以求伸也。《埤雅》今人布指求尺,一縮一伸,如蠖之步,謂之尺蠖,豈放是乎。尺蠖似蠶,食葉,老亦吐絲作室。又桑上蟲也。《韓愈詩》桑蠖見虛指。又《集韻》王縛切,音籰。蠖略,行步進止之貌。《前漢·司馬相如傳》駕應龍象輿之蠖略委麗兮。又蠖濩,退藏貌。《揚雄·甘泉賦》蜵蜎蠖濩之中。又溫蠖,猶昬憒。《史記·屈原列傳》安能以皓皓之白,而蒙世之溫蠖乎。

【蛰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直立切,音。《說文》藏也。《爾雅·釋詁》蟄,靜也。《疏》藏伏靜處也。《易·繫辭》龍蛇之蟄,以存身也。《左傳·桓五年》凡祀,啓蟄而郊。《疏》啓蟄,言始發蟄也。《韻會》驚蟄,節名。又《玉篇》和集也。《詩·周南》宜爾子孫蟄蟄兮。又《集韻》質入切,音執。《莊子·天運篇》蟄蟲始作。郭象讀執。又《韻會》尺十切《正韻》尺入切,音叱。義同。

过云木冰记其它诗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