济川舟楫果何人释义


【济川】犹渡河。语出《书·说命上》:“爰立作相,王置诸其左右。命之曰:‘朝夕纳诲,以辅台德。若金,用汝作礪;若济巨川,用汝作舟楫。’”后多以“济川”比喻辅佐帝王。唐独孤及《庚子岁避地至玉山酬韩司马所赠》诗:“已无济川分,甘作乘桴人。”明张居正《再谢御书疏》:“期少效济川调鼎之用,庶以答天高地厚之恩。”清顾炎武《赠黄职方师正》诗:“黄君济川才,大器晚成就。”

【舟楫】檝”。1.《诗·卫风·竹竿》“檜楫松舟”毛传:“楫所以櫂舟,舟楫相配,得水而行。”后以“舟楫”泛指船只。《战国策·赵策二》:“今吾国东有河、薄洛之水,与齐、中山同之,而无舟檝之用。”唐孟浩然《临洞庭湖赠张丞相》诗:“欲济无舟楫,端居耻圣明。”明何景明《咏怀》之五:“江湖多风涛,舟檝不可保。”王闿运《到广州与妇书》:“疏凿巨石,始通舟楫。”2.指行船。毛泽东《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》第一章第一节:“在这个广大的领土之上……有很多的江河湖泽,给我们以舟楫和灌溉之利。”3.船桨。《楚辞·九章·惜往日》:“乘氾泭以

【果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古火切,音裹。《說文》木實也。从木,象果形在木之上。《易·說卦》乾爲天,爲木果。《註》果實著木,有似星之著天也。《周禮·地官》甸師共野果蓏之屬。《應劭曰》木曰果,草曰蓏。《張晏曰》有核曰果,無核曰蓏。又勝也,尅也。《左傳·宣二年》殺敵爲果,致果爲毅。又決也。《禮·內則》將爲善思,貽父母令名必果。又驗也。《宋書·后妃傳》今果然矣。又釋氏因果。《隋書·經籍志》釋迦敎化弟子多有正果者。又果然,獸名。《宋國史補》揚州取一果然,數十果然可得。又《爾雅·釋蟲》果蠃,蒲盧。《疏》細腰蠭也

【何】《唐韻》胡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寒歌切,賀平聲。曷也,奚也,孰也,詰詞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禹曰何。《詩·小雅》夜如何其。又誰何。猶言莫敢如何也。《賈誼·過秦論》利兵而誰何。又未多時曰無何,亦曰無幾何。《史記·曹參傳》居無何,使者果召參。又《前漢·袁盎傳》南方濕,君能日飮,無何,可免禍也。《註》無何,言更無餘事也。又《南史·西域傳》西域呼帽爲突何。又《古今樂錄》羊無夷伊那何,皆曲調之遺聲。又國名。《隋書》西域有何國。又姓。又娙何,漢女官名,秩比二千石。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下可切,賀上聲。同荷。儋也,負也。

【人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如鄰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而鄰切,音仁。《說文》天地之性最貴者也。《釋名》人,仁也,仁生物也。《禮·禮運》人者,天地之德,隂陽之交,鬼神之會,五行之秀氣也。又一人,君也。《書·呂》一人有慶,兆民賴之。又予一人,天子自稱也。《湯誥》嗟爾萬方有衆,明聽予一人誥。又二人,父母也。《詩·小雅》明發不寐,有懷二人。又左人,中人,翟國二邑。又官名。《周禮》有庖人,亨人,漿人,凌人之類。又楓人,老楓所化,見《朝野僉載》。又蒲人,艾人,見《歲時記》。又姓。明人傑。又左人,聞人,俱複姓。又《韻補》叶如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