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借问】问。《宋书·萧惠开传》:“虑兴宗不能诣己,戒勒部下:‘蔡会稽部伍若借问,慎不得答。’”唐任华《寄杜拾遗》诗:“杜拾遗,知不知,昨日有人诵得数篇黄绢词,吾怪异奇特借问,果然称是杜二之所为。”元萨都剌《宫词》:“骏马骄嘶懒着鞭,晚凉骑过御楼前。宫娥不识中书令,借问谁家美少年。”2.古诗中常见的假设性问语。一般用于上句,下句即作者自答。晋陶潜《悲从弟仲德》诗:“借问为谁悲?怀人在九冥。”唐韩愈《送僧澄观》诗:“借问经营本何人?道人澄观名籍籍。”宋姜夔《昔游诗》:“朝发黄陵祠,暮至赤沙曲。借问此何处?沧湾三十六。
【少年】不几年。《后汉书·西南夷传·滇》:“初到郡,米斛万钱,渐以仁恩,少年间,米至数十云。”李贤注:“少年,未多年也。”1.古称青年男子。与老年相对。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:“郑少年相率为盗,处於雚泽。”三国魏曹植《送应氏》诗之一:“不见旧耆老,但覩新少年。”唐高适《邯郸少年行》:“且与少年饮美酒,往来射猎西山头。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七:“两人都是出羣才学,英鋭少年。”2.今称介于童年与青年之间的年纪以及这样年纪的人。谢觉哉《观花小记》:“重庆市团委……赠送我们以少年工厂制的模型和青年作家的木刻等。”《<艾青诗
【能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奴登切,音儜。《說文》熊屬,足似鹿。能獸堅中,故稱。賢能而疆壯者稱能傑也。《徐曰》堅中,骨節實也。又《廣韻》善也。《增韻》勝任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汝惟不矜,天下莫與汝爭能。又《正字通》順習也。《詩·大雅》柔遠能邇。又《廣韻》奴來切《正韻》囊來切,音。三足龞。《爾雅·釋魚》龞三足,能。《註》山海經,從山多三足龞,今陽羨縣君山池亦有之。又與台通。三能,星名。《史記·天官書》魁下六星,兩兩相比,名曰三能。《註》作三台。又《正字通》乃帶切,音柰。姓也。唐能延壽,能元皓,宋能迪。又與耐通。《前
【几许】1.多少;若干。《古诗十九首·迢迢牵牛星》:“河汉清且浅,相去復几许?”宋杨万里《题兴宁县东文岭瀑泉在夜明场驿之东》诗:“不知落处深几许,但闻井底碎玉声。”郭小川《赠友人》诗:“你添了几根银发,我多了几许白髯。”2.多么,何等。《北齐书·高元海传》:“尔(高元海)在鄴城説我以弟反兄,几许不义!鄴城兵马抗并州,几许无智!”《隋书·杨勇传》:“昔汉武帝将起上林苑,东方朔諫之,赐朔黄金百斤,几许可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