旌节临溪口释义


【旌节】使者所持的节,以为凭信。《周礼·地官·掌节》:“货贿用璽节,道路用旌节。”郑玄注:“旌节,今使者所拥节是也。”孙诒让正义:“《后汉书·光武纪》李注云:‘节,所以为信也。以竹为之,柄长八尺,以旄牛尾为其毦,三重。’……《司常》云:‘析羽为旌。’旌节,盖即以竹为橦,又析羽缀橦以为节。其异於九旗者,无縿斿也。汉节即放古旌节为之,故郑举以相况。”唐杨炯《建昌公王公神道碑》:“乘使者之輶车,掌行人之旌节。”2.借以泛指信符。萧三《送毛主席飞重庆》诗:“和平、民主、团结,三者都不能一缺--这就是人民付托给毛主席的旌节

【溪】《廣韻》苦奚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牽奚切。與谿同。《說文》山瀆無所通者。又水註川曰谿。 《廣韻》或作磎。

【口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苦后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去厚切《正韻》苦厚切,上聲。《說文》人所以言食也。象形。《易·頤卦》自求口食。《書·大禹謨》唯口出好興戎。又戸口。《孟子》數口之家。《前漢·宣帝紀》膠東相成勞來不怠,流民自占八萬餘口。又《李陵傳》捕得生口,言李陵敎單于爲兵,以備漢軍。又姓。《唐韻》今同州有之。《正字通》明弘治中,宣府通判口祿。又古口,複姓。《正字通》漢有古口引。又壺口,山名。《書·禹貢》冀州旣載壺口。又谷口,地名。《史記·范睢傳》北有甘泉谷口。《註》九嵏山中西謂之谷口。又列口,縣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