旌旗缤纷两河道释义


【旌旗】亦作“旌旂”。亦作“旍旂”。亦作“旍旗”。1.旗帜的总称。《周礼·春官·司常》:“凡军事,建旌旗。”汉应瑒《弈势》:“旌旂既列,权虑蜂。”汉枚乘《七发》:“旍旗偃蹇,羽毛肃纷。”三国魏曹植《怀亲赋》:“步壁垒之常制,识旌旗之所停。”《宋书·谢晦传》:“旍旂相照,蔽夺日光。”宋刘过《沁园春·御阅还上郭殿帅》词:“旌旗蔽满寒空,鱼阵整,从容虎帐中。”清王士禛《池北偶谈·谈故一·土鲁番表文》:“旌旂闪烁,超越乎墨乌戚尔。”毛泽东《西江月·井冈山》词:“山下旌旗在望,山头鼓角相闻。”2.借指军士。唐王昌龄《青楼曲

【缤纷】1.繁盛貌。《楚辞·离骚》:“佩繽纷其繁饰兮,芳菲菲其弥章。”《后汉书·班固传上》:“红罗颯纚,綺组繽纷。”清刘大櫆《<皖江酬唱集>序》:“予唱汝和,无往不復,鏤氷斸雪,纂组繽纷。”2.纷乱貌。晋陶潜《桃花源记》:“芳华鲜美,落英繽纷。”唐李山甫《惜花》诗:“一年今烂熳,几日便繽纷。”杨沫《永远难忘的友情》:“撒向我们身上的缤纷的玫瑰花瓣,像一颗颗炽热的心。”3.引申为时局或思想混乱。《楚辞·离骚》:“时繽纷其变易兮,又何可以淹留。”汉张衡《思玄赋》:“私湛忧而深怀兮,思繽纷而不理。”清李渔《巧团圆·买父

【两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良獎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里養切,良上聲。《說文》再也。《易·繫辭》兼三才而兩之。又《玉篇》匹耦也。《周禮·天官·大宰之職》以九兩繫邦國之民。《註》兩猶耦也,所以協耦萬民,聯繫不散,有九事也。又《韻會》匹也。《左傳·閔二年》重錦三十兩。《註》三十匹也。又車數曰兩。《後漢·吳祐傳》載之兼兩。《註》車有兩輪,故稱兩。又《玉篇》二十四銖爲兩。又《雞林類事》四十曰麻兩。又《史記·平準書》更鑄四銖錢,其文爲半兩。又《南史·齊和帝紀》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塡胸,名曰假兩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力讓

【河道】后多泛指能通航的河流的水道。唐沉佺期《辛丑岁十月上幸长安时扈从出西岳作》诗:“颇闻首阳去,开坼此河道。”宋苏辙《乞罢修河司札子》:“臣伏见大河北流,经今十年,已成河道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一○八回:“贾政扶了贾母灵柩一路南行,因遇着班师的兵将船隻过境,河道拥挤,不能速行,在道实在心焦。”茅盾《当铺前》一:“河道是很狭的,小火轮经过时卷起了两股巨浪,豁剌剌地冲击着那些沿河的‘田横梗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