镜中星发变释义


【镜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居慶切,音竟。《說文》取景之器也。《玉篇》鑑也。《釋名》鏡,景也。言有光景也。《前漢·韓安國傳》淸水明鏡,不可以形逃。又明也。《前漢·衞姬傳》深說經義,明鏡聖法。又石鏡,山名。《潯陽記》石鏡山之東,一圓石縣厓,明淨照人見形。又石名。《述異記》饒州舊傳,軒轅氏鑄鏡於湖邊,今有軒轅磨鏡石。又破鏡,獸名。《前漢·郊祀志》人有言,古天子常以春解祠,祠黃帝用一梟破鏡。《註》祠祭以解罪求福,梟鳥食母,破鏡似貙食父,黃帝欲絕其類,故使百吏祠皆用之。又姓。《姓苑》漢河內令鏡斂,後唐同光中媵

【中星】分布四方,按一定轨道运转,依次每月行至中天南方的星叫中星。观察中星可确定四时。《书·尧典》“历象日月星辰”孔传:“星,四方中星。”孔颖达疏:“‘星,四方中星’者,二十八宿布在四方,随天转运,更互在南方,每月各有中者。”唐韩休《奉和圣制喜雨赋》:“乘正阳而驭六气之辨,考中星而授四时之命。”

【发变】1.(身体)发育改变。《醒世姻缘传》第十一回:“呵,发变的我不认得了。”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五七回:“又过了几时,发变得红白烂绽的个学生,送到学堂读书。”2.膨胀变化。《元典章·刑部五·检验》:“復检官司不能即到尸前,以致尸已发变,不能復检。”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五七回:“大暑天气,看看那尸首发变起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