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无殉死愧三良释义


【今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居吟切,音金。《說文》是時也。《廣韻》對古之稱。《詩·召南》迨其今兮。《毛傳》今,急辭也。《朱傳》今,今日也。不待吉也。又《圓覺經》無起無滅,無去來今。《註》謂過去見在未來三世。又《韻補》叶居靑切,音京。《詩·周頌》有椒其馨,胡考之寧。匪且有且,匪今斯今。又叶居良切,音姜。《易林》庭爎夜明,追古傷今。陽弱不制,隂雄坐房。 从亼會意。,古文及字。巳往爲古,逮及爲今。

【无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武夫切,音巫。《說文》,亡也。奇字,无通。王育說,天屈西北爲无。《易·乾卦》无咎。《釋文》无音無。易內皆作此字。《藝苑雄黃》无亦作亡。古皆用亡无,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。詩、書、春秋、禮記、論語本用无字,變篆者變爲無,惟易、周禮盡用无。然論語亡而爲有,我獨亡,諸無字,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,故不改也。又《廣韻》莫胡切,音模。南无,出《釋典》。(無)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武扶切《廣韻》武夫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微夫切,音巫。《說文》亡也。《玉篇》不有也。《書·舜典》剛而無虐,而無傲。又《益

【殉死】。汉王粲《咏史》:“自古无殉死,达人共所知。秦穆杀三良,惜哉空尔为。”郭沫若《棠棣之花》第四幕:“两位女子一齐要去殉死一位英雄。”

【愧】《廣韻》俱位切《集韻》基位切,音騩。《爾雅·釋言》慙也。《詩·大雅》尚不愧于屋漏。《皇極經世》無愧於口,不若無愧於身。無愧於身,不若無愧於心。 本作媿,从女。或从恥省作聭。亦作謉。

【三良】三贤臣。指秦穆公时的奄息、仲行、鍼虎。《诗·秦风·黄鸟序》:“黄鸟,哀三良也。国人刺穆公以人从死,而作是诗也。”毛传:“三良,三善臣也。谓奄息、仲行、鍼虎也。”《史记·蒙恬列传》:“昔者秦穆公杀三良而死,罪百里奚而非其罪也,故立号曰‘繆’。”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哀吊》:“昔三良殉秦,百夫莫赎。”宋苏辙《和子瞻凤翔八观·秦穆公墓》诗:“三良百夫特,岂为无益死?”2.三贤臣。指春秋时郑国的叔詹、堵叔、师叔。《左传·僖公七年》:“郑有叔詹、堵叔、师叔三良为政,未可间也。”3.三贤臣。指晋时的王导、郄鉴、庾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