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瓶拈得双青杏释义


【金瓶】1.泛称精美的瓶状容器。(1)汲器。《乐府诗集·舞曲歌辞三·淮南王篇》:“后园凿井银作牀,金瓶素綆汲寒浆。”唐黄滔《景阳井赋》:“最堪惆悵,金瓶之咽处依然。”(2)酒器。南朝梁沉约《三月三日率尔成篇》:“象筵鸣宝瑟,金瓶泛羽巵。”明常楼居《山坡羊·赏月》曲:“银屏,望嬋娟自在明。金瓶,儘狂夫自在倾。”2.花瓶的美称。前蜀花蕊夫人《宫词》之八九:“一枝插向金瓶里,捧进君王玉殿来。”3.即金奔巴瓶。清魏源《圣武记》卷五:“如此者或一二人,或三四人,驻藏大臣覆验,择日以金瓶掣籤。”参见“金奔巴瓶”。漢

【拈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奴兼切,音鮎。《說文》也。《廣韻》指取物也。《杜甫詩》舍西柔桑葉可拈。又《集韻》職琰切,音颭。《正韻》尼占切,音黏。義同。

【得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多則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的則切,音德。《說文》行有所得也。《玉篇》獲也。《韻會》凡有求而獲皆曰得。又賦受亦曰得。《易·乾卦》知得而不知喪。《禮·曲禮》臨財毋苟得。《左傳·定九年》凡獲器用曰得,得用焉曰獲。《孟子》求則得之。又貪也。《論語》戒之在得。又《韻會》與人契合曰相得。《王褒·聖主得賢臣頌》聚精會神,相得益章。又得得,唐人方言,猶特地也。《全唐詩話》貫休入蜀,以詩投王建曰:一瓶一鉢垂垂老,千水千山得得來。又叶都木切,音篤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罪莫大於可欲,禍莫大於不知足,咎莫大於欲得

【双】《韻會》雙,俗作双,非。(雙)《唐韻》所江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疎江切,音。《說文》隹二枚也。从雔,又持之。《後漢·王喬傳》有雙鳧,從東南飛來。又《玉篇》兩也。《儀禮·聘禮》凡獻執一雙。又《玉篇》偶也。《詩·齊風》冠綏雙止。《箋》五人爲奇,而襄公往從而雙之。又獸名。《山海經》南海之外,赤水之西,流沙之東,有三靑獸相幷,名雙雙。《註》郭璞曰:言體合爲一也。公羊傳所云雙雙而俱至者,蓋謂此也。吳任臣云:獸經曰:文文善呼,雙雙善行。駢志云:雙雙合體,蛩蛩假足。麟書曰:雙雙俱來,孟極是覆。又鳥名。《公羊傳·宣五年》其諸

【青杏】未熟的杏子。唐郑谷《下第退居》诗之二:“未尝青杏出长安,豪士应疑怕牡丹。”宋苏轼《蝶恋花》词:“花褪残红青杏小,燕子飞时,緑水人家绕。”宋孟元老《东京梦华录·四月八日》:“唯州南清风楼最宜夏饮,初尝青杏,乍荐樱桃,时得佳宾,觥酧交作。”明贾仲名《金安寿》第二折:“看春江鸭头緑皱,接行云鴈翅红娇,酒旗向青杏园林挑。”老舍《四世同堂》四一:“青杏子连核儿还没长硬,便用拳头大的小蒲篓儿装起和‘糖稀’一同卖给小姐与儿童们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