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又识郎君释义


【今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居吟切,音金。《說文》是時也。《廣韻》對古之稱。《詩·召南》迨其今兮。《毛傳》今,急辭也。《朱傳》今,今日也。不待吉也。又《圓覺經》無起無滅,無去來今。《註》謂過去見在未來三世。又《韻補》叶居靑切,音京。《詩·周頌》有椒其馨,胡考之寧。匪且有且,匪今斯今。又叶居良切,音姜。《易林》庭爎夜明,追古傷今。陽弱不制,隂雄坐房。 从亼會意。,古文及字。巳往爲古,逮及爲今。

【又】《唐韻》于救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尤救切《正韻》爰救切,音宥。《說文》手也。象形。三指者,手之多,略不過三也。《韻會》偏旁作。又《廣韻》又,猶更也。又《韻補》叶夷益切,音亦。復也。《詩·小雅》人之齊聖,飮酒溫克。彼昏不知,壹醉日富。各敬爾儀,天命不又。富音偪。

【识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賞職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設職切,音式。《說文》常也。一曰知也。《長箋》訓常無意義。《玉篇》識,認也。《增韻》能別識也。又見識也。《詩·大雅》不識不知,順帝之則。《左傳·襄二十九年》吳公子札聘于鄭,見子產如舊相識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前識者,道之華而愚之始。《莊子·繕性篇》道固不小行,德固不小識。《揚子·法言》多聞見而識乎正道者,至識也。多聞見而識乎邪道者,迷識也。又草名。《大戴禮·夏小正》三月采識。識,草也。又州名。《唐書·地理志》識利州屬高麗降戸州。又姓。見《姓纂》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

【郎君】二千石以上官员得任其子为郎,后来门生故吏因称长官或师门子弟为郎君。《文选·应璩<与满公琰书>》:“外嘉郎君谦下之德,内幸顽才见诚知己。”张铣注:“郎君为炳也……炳父宠为大尉,璩尝事之,故呼曰郎君。”《后汉书·西南夷传·邛都》:“天子以张翕有遗爱,乃拜其子湍为太守。夷人懽喜,奉迎道路。曰:‘郎君仪貌类我府君。’”2.通称贵家子弟为郎君。《玉台新咏·古诗<为焦仲卿妻作>》:“阿母白媒人:‘贫贱有此女,始适还家门。不堪吏人妇,岂合令郎君。’”唐杜甫《题柏大兄弟山居》诗之一:“叔父朱门贵,郎君玉树高。”清蒲松龄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