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之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止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眞而切,音枝。《說文》出也,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。一者,地也。《玉篇》是也,適也,往也。《禮·檀弓》延陵季子曰:若氣,則無不之也。又於也。《禮·大學》之其所親愛而辟焉。《註》之,適也。《朱傳》猶於也。又語助辭。《書·金縢》禮亦宜之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秋冬亦如之。《正字通》凡之字,或句中,或語尾,或層出。如毛詩我之懷矣,共武之服,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,六句九之字,常華章左之左之,六句八之字,可以例推。又此也。《詩·周南》之子于歸。《註》之子,是子也。又變也。《
【踵武】跟着别人的脚步走。比喻继承前人的事业。《楚辞·离骚》:“忽奔走以先后兮,及前王之踵武。”王逸注:“踵,继也。武,跡也。”唐刘知几《史通·鉴识》:“逮《史》、《汉》继作,踵武相承。”杨树达《<积微居金文说>自序》:“近代学人虽復力求踵武,亦步亦趋,然谨严审核,未能逮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