救暍自符仁主意释义


【救暍】救护中暑的人。《淮南子·说林训》:“病热而强之餐,救暍而饮之寒……欲救之,反为恶。”唐杜甫《七月三日戏呈元二十一曹长》诗:“前圣眘焚巫,武王亲救暍。”仇兆鳌注:“《帝王世纪》:武王自孟津还,及於周,见暍人,王自左拥而右扇之。”

【自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疾二切,音字。《玉篇》由也。《集韻》從也。《易·需卦》自我致寇,敬愼不敗也。《疏》自,由也。《書·湯誥》王歸自克夏,至于亳。《詩·召南》退食自公,委蛇委蛇。《傳》自,從也。又《玉篇》率也。又《廣韻》用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天秩有禮,自我五禮,有庸哉。《傳》自,用也。《詩·周頌》自彼成康,奄有四方,斤斤其明。《傳》自彼成康,用彼成安之道也。《古義》自彼者,近數昔日之辭。又自然,無勉强也。《世說新語》絲不如竹,竹不如肉,漸近自然。又《集韻》己也。《正韻》躬親也。《易·乾卦》

【符】《廣韻》防無切《集韻》馮無切《正韻》逢夫切,音扶。《說文》符,信也。漢制以竹,長六寸,分而相合。《釋名》符,付也。書所敕命于上,付使傳行之也。《玉篇》符,符節也。分爲兩邊,各持一以爲信。《篇海》符者,輔也,所以輔信。又驗也,證也,合也。《六書音義》符之爲言扶也,兩相符合而不差也。《周禮·地官》門關用符節。《註》符節者,如今諸官詔符也。《史記·五帝紀》黃帝合符釜山。《註》合諸侯符契圭璋而朝于釜山。《高祖紀》六年,剖符行封。《孝文紀》初與郡國守相爲銅虎符、竹使符。《註》張晏曰:符以代古之圭璋,从易也。師古曰:

【仁】〔古文〕忎《唐韻》如鄰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而鄰切,音人。《釋名》忍也。《易·乾卦》君子體仁,足以長人。《禮·禮運》仁者,義之本也,順之體也。得之者尊。《程顥曰》心如穀種。生之性,便是仁。又《方書》手足痿爲不仁。後漢班超妹昭,以兄老西域,請命超還漢土,上書云:兄年七十,兩手不仁。又果核中實有生氣者亦曰仁。又姓。又《韻補》叶如延切,音然。《歐陽修·送吳子京南歸詩》我笑謂吳生,爾其聽我言。顏回不貳過,後世稱其仁。 《六書正譌》元,从二从人。仁則从人从二。在天爲元,在人爲仁。人所以靈於萬物者,仁也。

【主意】1.君主的心意。《韩非子·孤愤》:“以反主意与同好争,其数不胜也。”晋葛洪《抱朴子·行品》:“承风指以苟容,揆主意而扶非者,諂人也。”五代王定保《唐摭言·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》:“同开翰苑时名重,遍歷朝端主意深。”2.主旨。宋唐庚《文录》:“古乐府命题皆有主意。”明陶宗仪《辍耕录·正统辩》:“而问之以《春秋》之大法,纲目之主意,则概乎其无以为言也。”鲁迅《坟·宋民间之所谓小说及其后来》:“如《拗相公》开首虽说王莽,但主意却只在引出王安石,即其例。”3.主见;主张。元关汉卿《四春园》第三折:“兄弟这一去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