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湜湜】1.水清澈貌。《诗·邶风·谷风》:“涇以渭浊,湜湜其沚。”朱熹集传:“湜湜,清貌。”清冯桂芬《荣禄大夫赠太常寺卿盐运使会稽秦公神道碑铭》:“种山嶷嶷,鑑湖湜湜,钟德美兮。”2.清廉貌。唐牛僧孺《享太庙乐章》:“湜湜頎頎,融昭德辉。”唐柳宗元《邕州刺史李公墓志铭》:“湜湜左丞,惟道之宣。”
【其】〔古文〕丌亓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渠之切《正韻》渠宜切,音碁。《韻會》指物之辭。《易·繫辭》其旨遠,其辭文。《詩·大雅》其在于今。又助語辭。《書·西伯戡黎》今王其如台。《詩·周南》灼灼其華。《玉篇》辭也。又姓。《韻會》漢陽阿侯其石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居之切,音姬。《韻會》語辭。《書·微子》若之何其。《詩·小雅》夜如何其。又人名。《史記·酈生傳》酈生食其者,留高陽人也。《註》正義曰:酈食其,三字三音,讀曆異幾。《前漢·楚元王傳》高祖使審食其留侍太上皇。《註》師古曰:食音異,其音基。又山名。《前漢·
【沂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魚衣切,音溰。水名。《說文》水出東海費縣。一曰沂水出泰山,蓋靑州浸。《周禮·夏官·職方氏》靑州,其浸沂沭。《水經注》沂水於下邳縣北西流,分爲二水,一水於城北西南入泗,一水逕城東屈從縣南,亦注泗,謂之小沂水。水上有橋,徐泗閒以爲圮,子房遇黃石公,卽此處。《地理通釋》曾氏曰:徐州之水,以沂名者非一。酈道元謂出尼丘山,西北逕魯之雩門,謂之沂水。出泰山武陽之冠石山,亦謂之沂水。又山名。四鎭之一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司樂》四鎭五嶽。《註》靑州之沂山。又地名。《左傳·定五年》大敗夫王于沂。《註》沂
【沚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諸市切,音止。《爾雅·釋水》小渚曰沚。《詩·召南》于沼于沚。又《釋名》止息也,可以止息其上。又《集韻》職吏切,音志。《正韻》諸氏切,音紙。義同。又《韻補》叶諸池切。《楚辭·九懷》淹低徊兮京沚。與師彝爲韻。 《玉篇》或作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