倦游太史牛马走释义


【倦游】亦作“倦游”。1.厌倦游宦生涯。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长卿故倦游。”裴骃集解引郭璞曰:“厌游宦也。”唐温庭筠《酬友人》诗:“辞荣亦素尚,倦游非夙心。”宋郭彖《睽车志》卷五:“毘陵薛季成元功,绍兴乙卯登科,再为邑令,不能脱选,时意倦游,乃请於朝而归。”2.厌倦于行旅生涯或游览已倦。晋陆机《长安有狭邪行》:“余本倦游客,豪彦多旧亲。”《北史·毛鸿宾传》:“羈寓倦游之辈,四座常满。”姚锡钧《秋望》诗之二:“今日倦游缘底事,霜风吹面对西山。”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一部四:“倦游了一天归来的麻雀一阵阵从村子的天

【太史】周、春秋时太史掌记载史事、编写史书、起草文书,兼管国家典籍和天文历法等。秦汉曰太史令,汉属太常,掌天时星历。魏晋以后,修史之职归著作郎,太史专掌历法。隋改称太史监,唐改为太史局,宋有太史局、司天监、天文院等名称。元改称太史院。明清称钦天监;修史之职归之翰林院,故俗称翰林为太史。参阅《通典·职官八》、《续通典·职官八》。2.复姓。汉末有太史慈。见《三国志》本传。

【牛】《唐韻》語求切《集韻》魚尤切《韻會》疑尤切,平聲。《說文》大牲也。牛,件也。件,事理也。象角頭三封尾之形。《註》徐鍇曰:件,若言物一件二件也。封,高起也。《玉篇》黃帝服牛乗馬。《易·无妄》或繫之牛。又《說卦》坤爲子母牛。《禮·曲禮》凡祭宗廟之禮,牛曰一元大武。又《月令》出土牛,以送寒氣。《疏》月建丑,土能克水,故作土牛,以畢送寒氣也。又樹化牛。《玄中記》千年樹精,化爲靑牛。始皇伐大樹,有靑牛躍出入水。又官名。《周禮·地官》牛人,掌養國之公牛,以待國之政令。又牽牛,宿名。《爾雅·釋天》星紀,斗牽牛也。《註》

【马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莫下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母下切,麻上聲。《說文》怒也,武也。象馬頭髦尾四足之形。《玉篇》黃帝臣相乗馬。馬,武獸也,怒也。《正韻》乗畜。生於午,稟火氣。火不能生木,故馬有肝無膽。膽,木之精氣也。木臓不足,故食其肝者死。《易·說卦傳》乾爲馬。《疏》乾象天,天行健,故爲馬。《春秋·說題辭》地精爲馬。《春秋·考异記》地生月精爲馬。月數十二,故馬十二月而生。《周禮·夏官·馬質》掌質馬,馬量三物,一曰戎馬二曰田馬三曰駑馬,皆有物賈。又《校人》掌王馬,辨六馬之屬。凡大祭祀,朝觐,會同,毛馬而頒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