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涪江之上游释义


【据】《唐韻》九魚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斤於切,音居。《說文》戟挶也。《詩·豳風箋》韓詩云:口足爲事曰拮据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居御切,音據。手病也。又與據通。《前漢·揚雄傳》潭思渾天,參摹而四分,之極於八十一,旁則三摹九据,極之七百二十九贊,亦自然之道也。《註》据,今據字,猶位也,處也。又《酷吏傳贊》趙禹据法守正。又《司馬相如·大人賦》据以驕騖。《註》張揖云:据,直項也。(據)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居御切,音鋸。《說文》杖持也。《論語》據於德。又《廣韻》依也。《易·困卦》困于石,據于蒺藜。

【涪】《唐韻》縛牟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房尤切《正韻》房鳩切,音浮。水名。《水經注》涪水,出廣漢屬國剛氐道徼外。又涪陵,漢縣名,今爲州屬重慶府。又《集韻》馮無切,音扶義同。又蒲侯切,音捊。涪漚,水泡也。漢典考證:〔《水經注》涪水,出廣漢屬國刪氐游徼外。〕 謹照原文刪改剛。游改道。 考證:〔《水經注》涪水,出廣漢屬國刪氐游徼外。〕 謹照原文刪改剛。游改道。

【江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古雙切,音杠。水名。《風俗通·山澤篇》江者,貢也。出珍物,可貢獻也。《釋名》江,共也。小江流入其中,所公共也。《說文》水出蜀湔氏徼外岷山,入海。《書·禹貢》岷山導江。《家語》夫江始於岷山,其源可以濫觴。及其至江津也,不舫舟,不避風雨,不可以涉。又《書·禹貢》三江旣入。《韋昭國語註》吳松江,錢塘江,浦陽江。《郭璞·山海經註》岷山,大江水所出。崍山,南江水所出。崌山,北江水所出。南江,北江,皆東流注於大江。《庾闡·揚都賦註》松江,東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,東北入海爲婁江,東南入海爲東江,幷

【之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止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眞而切,音枝。《說文》出也,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。一者,地也。《玉篇》是也,適也,往也。《禮·檀弓》延陵季子曰:若氣,則無不之也。又於也。《禮·大學》之其所親愛而辟焉。《註》之,適也。《朱傳》猶於也。又語助辭。《書·金縢》禮亦宜之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秋冬亦如之。《正字通》凡之字,或句中,或語尾,或層出。如毛詩我之懷矣,共武之服,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,六句九之字,常華章左之左之,六句八之字,可以例推。又此也。《詩·周南》之子于歸。《註》之子,是子也。又變也。《

【上游】1.指河流接近发源地的部分或其附近地区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古之帝者地方千里,必居上游。”裴骃集解引文颖曰:“居水之上流也。”宋陈师道《送外舅郭大夫夔路提刑》诗:“天险连三峡,官曹据上游。”丁玲《母亲》一:“水从灵灵溪的上游流来,浅浅的,在乱石上‘泊泊泊’的低唱着。”2.泛指形胜之地。唐柳宗元《谢襄阳李夷简委曲抚问启》:“伏惟尚书鶚立朝端,风行天下,入统邦宪,出分主忧,控此上游,式是南服。”集注引孙汝听曰:“上游,犹言重地也。”明王鏊《震泽长语·国猷》:“初艺祖欲都洛阳,太宗沮之。艺祖曰:‘未也,且欲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