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落落】1.犹磊落。常用以形容人的气质、襟怀。《三国志·蜀志·彭羕传》:“若明府能招致此人,必有忠讜落落之誉。”唐杨炯《和刘长史答十九兄》:“风标自落落,文质且彬彬。”明李东阳《明故奉政大夫乔君墓志铭》:“稍长,落落有大志。”清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消夏录四》:“献县史某,佚其名,为人不拘小节,而落落有直气。”黄葆桢《赠徐公孟》诗:“落落徐公孟,青年多苦吟。”参见“磊落”。2.形容孤高,与人难合。宋李纲《辞免尚书右仆射第一表》:“志广材疎,自笑落落而难合。”清周亮工《<托素斋诗>序》:“媿曾復落落不肯苟同於俗,
【晨星】晨见之星。常以喻人或物之稀少。晋张华《情诗》之二:“束带俟将朝,廓落晨星稀。”宋苏轼《祭范蜀公文》:“既歷三世,悉为名臣,今如晨星,存者几人。”明王世贞《<本草纲目>序》:“博物称华,辨字称康,析宝玉称倚顿,亦仅仅晨星耳。”鲁迅《书信集·致山本初枝》:“漫谈的人才也寥若晨星,令人感到寂寞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