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却遗民更不归释义


【老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盧皓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魯皓切,音栳。《說文》考也。七十曰老。从人毛匕,言須髮變白也。《禮·曲禮》七十曰老而傳。《公羊傳·宣十一年》使帥一二耋老而綏焉。《註》六十稱耋,七十稱老。又《詩·鄭風》與子偕老。《疏》沒身不衰也。《禮·祭義》貴老。爲其近于親也。又《周禮·地官·鄕老註》老,尊稱也。又《儀禮·聘禮》授老幣。《註》老賔之臣。《疏》大夫家臣稱老。又《禮·曲禮》國君不名卿老。《註》卿老亦卿也。又《禮·王制》天子之老。《註》老謂上公。又《禮·禮運》三老在學。《註》乞言,則受之三老。《左傳

【却】《唐韻》俗卻字。(卻)《唐韻》去約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乞約切,羌入聲。《說文》節欲也。从卩,谷聲。《增韻》止也,不受也。《孟子》卻之爲不恭。又《廣韻》退也。《前漢·袁盎傳》引卻愼夫人坐。《註》蘇林曰:卻謂而退之也。又《儀禮·士昏禮》啓會,卻于敦南。《疏》卻,仰也,謂仰於地。《韻會》俗作却。又訛作。

【遗民】亡国之民;前朝留下的老百姓。《左传·哀公四年》:“司马致邑,立宗焉,以诱其遗民,而尽俘以归。”杜预注:“楚復诈为蛮子作邑,立其宗主。”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成王既迁殷遗民,周公以王命告,作《多士》、《无佚》。”元王逢《钱塘春感》诗之六:“遗民暗忆名都会,尚绕湖脣唱大堤。”清唐孙华《读顾亭林集二十四韵》:“胜国遗民在,贞心匪石坚。”吴晗《论中立》:“﹝秦国﹞害怕六国的遗民反抗,叛乱,在武力控制之下,执行全面的文化杀戮,焚书坑儒。”2.指沦陷区的人民。宋陆游《感兴》诗:“遗民沦左衽,何由雪烦寃?”3.指改朝换代

【更】《玉篇》今作更。《集韻》隷作更。○按更字,諸韻書作字重文。《正字通》云俗字,非。

【不归】1.不返家。《诗·豳风·东山》:“我徂东山,慆慆不归。”清蒲松龄《司文郎》:“又闻次年再行乡试,遂不归,止而受教。”2.不归还。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盗户》:“詎恶久假不归,霸为己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