领略两相似释义


【领略】1.领会;理解。南朝梁江淹《杂体诗·效张绰<杂述>》:“领略归一致,南山有綺皓。”宋王谠《唐语林·补遗一》:“耳目之所闻见,心灵之所领略,莫不一览悬解,终身不忘。”清元璟《马家山》诗:“天公领略诗人意,不遣花开到十分。”叶圣陶《火灾·归宿》:“人固然不希求逢到哀苦,然而为了领略人生的美,也不避哭泣。”2.领受,接受。宋王明清《挥麈后录》卷四:“宣和初,徽宗和意征辽,蔡元长、郑达夫不以为然,童贯初亦不敢领略,惟王黼、蔡攸将顺赞成之。”宋洪迈《夷坚三志辛·普照明颠》:“﹝客﹞亟下拜,相随入寺,愿奉谢礼。﹝明颠

【两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良獎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里養切,良上聲。《說文》再也。《易·繫辭》兼三才而兩之。又《玉篇》匹耦也。《周禮·天官·大宰之職》以九兩繫邦國之民。《註》兩猶耦也,所以協耦萬民,聯繫不散,有九事也。又《韻會》匹也。《左傳·閔二年》重錦三十兩。《註》三十匹也。又車數曰兩。《後漢·吳祐傳》載之兼兩。《註》車有兩輪,故稱兩。又《玉篇》二十四銖爲兩。又《雞林類事》四十曰麻兩。又《史記·平準書》更鑄四銖錢,其文爲半兩。又《南史·齊和帝紀》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塡胸,名曰假兩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力讓

【相似】相类;相像。《易·繫辞上》:“与天地相似,故不违。”南朝梁萧统《采莲曲》:“桂楫兰橈浮碧水,江花玉面两相似。”清李渔《意中缘·名逋》:“只要画得有几分相似,就不十分到家,我和你指点一指点,改正一改正,也就可以充得去了。”老舍《赶集·黑白李》:“其实他俩的脸都很白,而且长得极相似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