灵物不待躯释义


【灵物】1.祥瑞之物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下》:“今天下清寧,灵物仍降。”南朝梁江淹《赤虹赋》:“彼灵物之詎几,象火灭而出红。”唐韩愈《为宰相贺白龟状》:“斯皆陛下圣德所施,灵物来效。”2.珍奇神异之物。《后汉书·南蛮西南夷传论》:“若乃藏山隐海之灵物,沉沙栖陆之瑋宝,莫不呈表怪丽,雕被宫幄焉。”唐元稹《兔丝》诗:“灵物本特达,不復相缠縈。”宋鲁应龙《闲窗括异志》:“黿鼉龟鷩,水族中之灵物也。”3.神灵,神明。唐白居易《刘白唱和集解》:“在在处处,应当有灵物护之。”宋范仲淹《滕子京以真箓相示因以赠之》诗:“非有灵物

【不待】1.用不着;不用。《尹文子·大道上》:“善人之与不善人,名分日离,不待审察而得也。”《后汉书·逸民传·周党》:“臣闻尧不须许由、巢父,而建号天下;周不待伯夷、叔齐,而王道以成。”唐韩愈《处士卢君墓志铭》:“处士少而孤,母夫人怜之,读书学文,皆不待强教,卒以自成。”《老残游记》第十四回:“那死人,更不待説,漂的满河都是。”毛泽东《<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>的按语三八》:“现在我国不仅有许多到了学习年龄的儿童没有学校可进,而且还有一大批超过学龄的少年和青年也没有学校可进,成年人更不待说了。”2.不想;不愿意。

【躯】《唐韻》豈俱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虧于切,音區。《說文》體也。《釋名》軀,區也。是衆名之大,若區域也。《前漢·蓋寬饒傳》用不訾之軀。《荀子·勸學篇》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。《集韻》軀或作。又《韻補》叶祛尤切。《楊方·合歡詩》同聲好相應,同氣自相求。我情與子親,譬如影追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