鳞裂口块吐释义


【鳞】《廣韻》力珍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離珍切,音鄰。《說文》魚甲也。《玉篇》魚龍之鱗也。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其動物宜鱗物。《註》鱗,龍之屬。《禮·月令》其蟲(鱗。《註》)龍蛇之屬。《淮南子·地形訓》凡鱗者,生於庶魚。又《正字通》雙鱗魚,產湖廣石門縣東陽山水中,鱗有兩重,與諸魚別,味肥(美。)又姓。《左傳·文十六年》鱗鱹爲司徒。《類篇》或作。此條有四字脫落,包括一個空格。今補於()中。

【裂口】1.裂成口子。如:手都冻得裂口了。2.裂开的口子。如:血从受伤的裂口渗出来。漢

【块】《篇海類編》音月。(塊)《唐韻》苦對切《集韻》苦怪切《韻會》苦潰切《正韻》苦夬切,音蒯。《說文》墣也。《博物志》徐州人謂塵土爲蓬塊。《左傳·僖二十三年》晉公子重耳出亡,過衞,衞不爲禮,出于五鹿。乞食於野人,野人與之塊。又《儀禮·喪服》凡喪居倚廬,寢苦枕塊。又造物之名曰大塊。《莊子·大宗師》大塊載我以形,勞我以生。《郭璞·江賦》煥大塊之流形。又壘塊,胷中不平也。《世說》晉阮籍胷中壘塊,故須酒澆之。又銜塊,請罪也。《唐書·宗紀》天寶末,安祿山反,帝欲禪位太子。楊貴妃銜塊請死,帝意沮,乃止。又孑也。一曰楚人謂我

【吐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他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統五切,音土。《說文》寫也。《玉篇》口吐也。《詩·大雅》柔則茹之,剛則吐之。《左傳·僖六年》若晉取虞,而明德以薦馨香,神其吐之乎。《史記·魯世家》周公一飯三吐哺。又《增韻》出也,舒也。《前漢·劉向傳》發明詔,吐德音。《唐書·房琯傳》辭吐華暢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隋將軍吐萬緒。又複姓,後魏有吐奚、吐難、吐萬氏。又《廣韻》湯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土故切,音兔。《廣韻》歐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