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贲下第人称屈释义


【刘】〔古文〕鎦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力求切,音留。《說文》殺也。《書·盤庚》重我民,無盡劉。《詩·周頌》勝殷遏劉。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劉我邊陲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劉,也。《疏》謂敷也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劉,樂也。《疏》木枝葉稀疎不均爲樂。《詩·大雅》捋采其劉。《毛傳》劉,爆爍而希也。又《爾雅·釋木》劉,劉杙。《註》劉子生山中。《疏》劉一名劉杙,其子可食。又姓。《韻會》凡二十五望,自陶唐氏劉累之後。又《集韻》力九切,留上聲。好也。又《集韻》龍珠切,音鏤。殺也。漢禮,立秋有貙劉。又《同文備考》作鐂。

【贲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彼義切《正韻》必轡切,音臂。《說文》飾也。《易·賁卦》山下有火,賁。《釋文》鄭云:變也。文飾之貌。王肅云:有文飾,黃白色。又《序卦》賁,飾也。又《雜卦傳》賁,無色也。《書·湯誥》賁若草木。《註》賁,飾也。《詩·小雅》賁然來思。又《集韻》逋還切,音班。《易·賁卦·釋文》傅氏云:賁,古班字。文章貌。又《集韻》符分切,音焚。《書·盤庚》用宏兹賁。《傳》宏、賁,皆大也。《詩·大雅》賁鼓維鏞。《傳》賁,大鼓也。又《爾雅·釋魚》龜三足,賁。《疏》龜之三足者名賁。又《廣韻》博昆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

【下第】;劣等。汉王充《论衡·程材》:“论者以儒生不晓簿书,置之於下第。”《后汉书·献帝纪》:“试儒生四十餘人,上第赐位郎中,次太子舍人,下第者罢之。”《晋书·杜预传》:“在官一年以后,每岁言优者一人为上第,劣者一人为下第。”《宋史·蔡幼学传》:“帝览之不懌,虞允文尤恶之。遂得下第,教授广德军。”科举时代考试不中者曰下第,又称落第。唐韦应物《送槐广落第归扬州》诗:“下第常称屈,少年心独轻。”宋王栐《燕翼诒谋录》卷一:“开宝六年,下第人徐士廉挝登闻鼓,言久困场屋。”清徐士銮《宋艳·傅会》:“魏人王山,能为诗,标韵清

【人称】语法范畴之一。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表示行为、动作是属于谁的。属于说话人的为第一人称,属于听话人的为第二人称,属于说话人听话人之外的是第三人称。

【屈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區勿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曲勿切,音詘。《說文》無也。从出聲。又曲也,請也。又《增韻》鬱也,軋也。《正字通》凡曲而不伸者,皆曰屈。《易·繫辭》尺蠖之屈,以求信也。《孟子》威武不能屈。又作絀。《荀子·非相篇》緩急羸絀。《註》猶屈伸也。又通作詘。《史記·晏嬰傳》詘於不知已,而信於知己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渠勿切,音掘。竭也,盡也。《前漢·食貨志》賈誼曰:用之無度,則物力必屈。與詘絀通。又與倔通。倔彊,梗戾貌。《史記·陸賈傳》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,屈彊於此。《師古曰》不柔服也。又《集韻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