摩诃般若味真如释义


【摩诃】亦作“摩呵”。梵语译音。有大、多、胜三义。《翻译名义集·法宝众名》:“摩訶,此含三义,谓大、多、胜。”《西游记》第七八回:“释门慈悯古来多,正善成功説摩訶。”康有为《进呈<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>序》:“臣闻一姓之霸有天下者,刻籀其鐘鼎,摩呵其灵庙,徘徊其册府,皆有神謨运算,深计长虑,以为子孙万世之业。”2.池名。宋陆游《摩诃池》诗:“摩訶古池苑,一过一消魂。”参见“摩訶池”。典

【般若】语。梵语的译音。或译为“波若”,意译“智慧”。佛教用以指如实理解一切事物的智慧,为表示有别于一般所指的智慧,故用音译。大乘佛教称之为“诸佛之母”。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殷中军被废东阳,始看佛经,初视《维摩詰》,疑般若波罗密太多,后见《小品》,恨此语少。”刘孝标注:“波罗密,此言到彼岸也。经云到者有六焉……六曰般若,般若者,智慧也。”唐王勃《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》:“涅槃甘露,承眷而宵流;般若灵音,杂祥以昼引。”宋苏轼《小篆<般若心经>赞》:“稽首《般若多心经》,请观何处非般若。”清龚自珍《发大心

【味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無沸切,音未。《說文》滋味也。《玉篇》五味,金辛木酸水鹹火苦土甘。《禮·王制》五味異和。又《老子·道德經》味無味。《列子·天瑞篇》有味者,有味味者。《後漢·郞顗傳》含味經籍。又五味,藥名。《抱朴子·僊藥篇》移門子服五味子十六年,色如玉女。《本草綱目》作菋。又《集韻》莫拜切,音。飮食之味。又莫珮切,音妹。器光澤也。又縣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益州郡味縣。《註》孟康曰:味音昧。又《釋文》亡曷反,音沫。《禮·檀弓》瓦不成味。《註》味當作沫。沫靧也。○按《集韻》《類篇》引《禮·檀弓》瓦

【真】同眞。俗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