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没】〔古文〕歿歾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莫勃切,音歿。《說文》沈也。又盡也。《詩·小雅》曷其沒矣。《傳》沒,盡也。《疏》言不可盡服也。又過也。《禮·坊記》君子不以美沒禮。《疏》沒,過也。不可以財物豐多,華美其事,沒過於禮。又貪也。《晉語》不沒爲後。又乾沒。《史記·酷吏傳》張湯始爲小吏乾沒。《註》如淳曰:得利爲乾,失利爲沒。正義曰:乾沒,謂無潤澤而取他人也。又曰:陽浮慕爲乾,心內不合爲沒。又水名。《山海經》太水東南流,注于沒水。《水經注》作役水。又《孫雞林類事》高麗方言,謂水曰沒,井曰烏沒,熟水曰泥根沒
【边疆】亦作“边壃”。亦作“邉疆”。1.靠近国界的领土。《左传·昭公十四年》:“好於边疆,息民五年,而后用师,礼也。”《敦煌变文集·李陵变文》:“从孝文皇帝亡来,免得塞庭无事,汉家将作,你的的专知抄畧边壃,今日捉降,若生是?”唐杜甫《夏夜叹》:“念彼荷戈士,穷年守边疆。”明何景明《漠将篇》:“飞符插羽募精强,连营列阵扫邉疆。”丁玲《杜晚香》:“保卫边疆,建设边疆。”2.边际。宋司马光《和范景仁西圻野老》:“蚕收百箔桑蔽野,麻麦极望无边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