猛虎落陷阱释义


【猛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莫杏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母梗切,音蜢。《說文》健犬也。又氏,獸名。《司馬相如·上林賦》鋋猛氏。《註》郭璞曰:今蜀中有獸,狀如熊而毛淺,有光澤,名猛氏。又《玉篇》健也。《廣韻》勇猛。《禮·郊特牲》虎豹之皮,示服猛也。又《玉篇》嚴也。《左傳·昭二十年》惟有德者能以寬服民,其次莫如猛。又《玉篇》惡也,害也。《禮·檀弓》苛政猛于虎。又虎猛縣,屬西河郡。猛陵縣,屬蒼梧郡。皆見《前漢·地理志》。又山名。《淮南子·地形訓》汝出猛山。又姓。《廣韻》左傳晉大夫猛獲之後。

【虎落】篱。古代用以遮护城邑或营寨的竹篱。亦用以作为边塞分界的标志。《汉书·晁错传》:“要害之处,通川之道,调立城邑,毋下千家,为中周虎落。”颜师古注:“虎落者,以竹篾相连遮落之也。”王先谦补注:“於内城、小城之中间,以虎落周绕之,故曰中周虎落也。”唐皎然《从军行》之五:“誓师张虎落,选将擐犀渠。”清黄遵宪《将应顺天试仍用前韵呈霭人樵野丈》:“眼看虎落环甌脱,心冀燕讎復望诸。”

【陷阱】捉野兽或为擒敌而挖的坑穴,上面浮盖伪装物,踩在上面就掉到坑里。常比喻陷害人的罗网、圈套。《礼记·中庸》:“人皆曰予知,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,而莫之知辟也。”孔颖达疏:“陷阱,谓坑也。穿地为坎,竖锋刃于中以陷兽也。”《汉书·食货志下》:“夫县法以诱民,使入陷阱。”颜师古注:“阱,穿地以陷兽也。”宋陆游《初归杂咏》:“平地本知多陷阱,羣儿随处觅梯媒。”清戴名世《盲者说》:“倀倀焉躓且蹶而不之悟,卒蹈於网罗入於陷阱者,往往而是。”周而复《印第安人》:“比萨罗的军队却是全副武装,事先设好陷阱。”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