猛揎罗袖窝绿云释义


【猛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莫杏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母梗切,音蜢。《說文》健犬也。又氏,獸名。《司馬相如·上林賦》鋋猛氏。《註》郭璞曰:今蜀中有獸,狀如熊而毛淺,有光澤,名猛氏。又《玉篇》健也。《廣韻》勇猛。《禮·郊特牲》虎豹之皮,示服猛也。又《玉篇》嚴也。《左傳·昭二十年》惟有德者能以寬服民,其次莫如猛。又《玉篇》惡也,害也。《禮·檀弓》苛政猛于虎。又虎猛縣,屬西河郡。猛陵縣,屬蒼梧郡。皆見《前漢·地理志》。又山名。《淮南子·地形訓》汝出猛山。又姓。《廣韻》左傳晉大夫猛獲之後。

【揎】《唐韻》須緣切《集韻》荀緣切,音宣。手發衣也。《六書故》鉤袂出臂也。《蘇軾詩》玉腕半揎雲碧袖。《古音轉注》俗有裸袖揎拳之語。《通雅》揎與拴同,俗謂拴衣是也。漢書董仲舒傳,日削月朘。孟康註,朘音揎,謂轉褰踧也。俗謂朒爲朘,則褰踧猶揎蹙也。古作揎。今呼拴。 本作。《集韻》或作。又作擐。互詳字註。

【罗】《廣韻》魯何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良何切《正韻》朗何切,音蘿。《說文》以絲罟鳥。古者芒氏初作羅。《爾雅·釋器》鳥罟謂之羅。《註》謂羅絡之。《詩·王風》雉離於羅。《周禮·夏官·羅氏》掌羅烏鳥。又《類篇》帛也。《釋名》羅文,疎羅也。《戰國策》下宮糅羅紈,曳綺縠。又《廣雅》羅,列也。《楚辭·九歌》羅生兮堂下。《註》羅列而生。又國名。《左傳·桓十二年》羅人欲伐之。《註》羅,熊姓國,在宜城縣西山中,後徙。又水名。《史記·屈原傳》遂自投汨羅。《註》汨水在羅,故曰汨羅。又新羅,東夷國名。《唐書·東夷傳》新羅,弁韓苗裔也,居

【袖】〔古文〕褏《唐韻》似祐切《集韻》似救切,音岫。袂也。《釋名》袖,由也,手所由出入也。亦言受也。以受手也。《後漢·馬廖傳》城中好大袖,四方全匹帛。又《綱目集覽》半袖,短袂衣也。《釋名》半袖其袂半,襦而施袖也。《晉書·五行志》魏明帝披縹綾半袖。 《廣韻》亦作褏、褎。

【窝】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烏禾切,音倭。穴居也。本作,或作窩。藏也,窟也。《字彙》凡別墅獨處皆名窩。宋邵雍有安樂窩。

【绿】《廣韻》力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龍玉切,音錄。《說文》帛靑黃色也。《釋名》綠,瀏也。荆泉之水於上視之,瀏然綠色,此似之也。《詩·邶風》綠兮衣兮。《博》綠,閒色。又《詩·衞風》綠竹猗猗。《傳》綠,王芻也。《釋文》爾雅作菉。

【云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王分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于分切,音雲。《說文》山川氣也。象回轉形。後人加雨作雲,而以云爲云曰之云。《正字通》與曰音別義同。凡經史,曰通作云。又運也。《管子·戒篇》天不動,四時云下,而萬物化。《註》云:運動貌。又狎昵往復也。《詩·小雅》昏姻孔云。《朱傳》云:旋也。《左傳·襄二十九年》晉不鄰矣,其誰云之。《註》云:猶旋。旋歸之也。又語助。《詩·小雅》伊誰云憎。《史記·封禪書》秦文公獲若石云于倉北坂。又陸佃曰:云者,有應之言也。 《左傳·襄二十六年》子朱曰:朱也當御。三云:叔向不應。又云云:衆語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