岷峨崔嵬留后拒释义


【岷峨】和峨眉山的并称。南朝梁江淹《建平王让右将军荆州刺史表》:“水交沅澧,山通岷峨,襟带百县,縈抱七州。”《周书·静帝纪》:“虽復岷峨投袂,翻成陵夺之威;漳滏勤王,无救宗周之殞。”2.特指峨眉山。以其在岷山之南,故称。唐卢纶《送张郎中还蜀歌》:“廻首岷峨半天黑,传觴接膝何由得。”宋苏轼《满庭芳》词:“归去来兮,吾归何处,万里家在岷峨。”清姚鼐《左仲郛浮渡诗序》:“然后登岷峨,揽西极,浮江而下。”一说岷为青城山;峨为峨眉山。

【崔嵬】1.本指有石的土山。后泛指高山。《诗·周南·卷耳》:“陟彼崔嵬,我马虺隤。”毛传:“崔嵬,土山之戴石者。”唐孙鲂《湖上望庐山》诗:“輟櫂南湖首重迴,笑青吟翠向崔嵬。”宋辛弃疾《沁园春·有美人兮》词:“觉来西望崔嵬,更上有青枫下有溪。”2.比喻巨大的障碍或困难。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二回:“慎事关门并早归,眼前恩爱隔崔嵬。”华罗庚《病中斗(答众问)》诗:“驰驱絶广漠,腾跃越崔嵬。”3.山顶。《诗·小雅·谷风》:“习习谷风,维山崔嵬。”毛传:“崔嵬,山巔也。”4.高耸貌;高大貌。《楚辞·九章·涉江》:“带长鋏之陆离

【拒】《唐韻》其呂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臼許切,音巨。《廣韻》捍也。《增韻》禦也。《論語》其不可者拒之。《荀子·君道篇》內以固城,外以拒難。又與距通。《廣韻》格也,違也。《玉篇》抵也。又《儀禮·少牢禮》長皆及俎拒。《註》拒讀爲介距之距。俎距脛中,當橫節也。又《集韻》句許切。《正韻》居許切,音舉。亦捍也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果羽切,音矩。方也。《左傳·桓五年》鄭子元請爲左拒,以當蔡人衞人,爲右拒,以當人。又《周禮·大宰祀五帝疏》西方白帝白招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