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暝色】色。南朝宋谢灵运《石壁精舍还湖中作》诗:“林壑敛暝色,云霞收夕霏。”唐杜甫《光禄坂行》:“树枝有鸟乱鸣时,暝色无人独归客。”茅盾《子夜》一:“从桥上向东望,可以看见浦东的洋栈像巨大的怪兽,蹲在暝色中。”
【敛】《唐韻》良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力冉切,音。《說文》收也。《爾雅·釋詁》聚也。《疏》斂者,率聚也。《詩·小雅》此有不斂穧。《疏》不收斂之穧束也。《書·洪範》斂時五福。《疏》以斂聚五福之道也。《周禮·天官·大宰》以九賦斂財賄。又《儀禮·聘禮》斂〈方亶〉。《註》斂,藏也。又《博雅》斂,取也。又欲也,予也,略也。又姓。《左傳·定七年》公斂處父御孟懿子。《廣韻》姚秦錄有輔國將軍斂憲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力驗切,音爁。義同。又《集韻》離鹽切,音廉。斂盂,地名。《左傳·僖二十八年》晉侯齊侯盟于斂盂。《註》
【平川】广阔平坦之地。《古文苑·扬雄<幽州牧箴>》:“荡荡平川,惟冀之别。”章樵注:“地势平,则川陆皆平。”唐杜甫《秋日夔府咏怀一百韵》:“有时惊叠嶂,何处觅平川?”宋苏轼《上皇帝书》:“臣观其地,三面被山,独其西平川数百里。”谢雪畴《长江飞渡记·在轻盈的白帆下》:“若让他们骑上战马,在北方那平川大道上奔跑,他们能撒开缰绳……来一小段骑技表演。”2.引申指广阔的前途。《水浒传》第六一回:“分明指与平川路,却把忠言当恶言。”明张凤翼《红拂记·寄拂论兵》:“喜今日相逢马前,幸分明指与平川。”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