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山何必去释义


【名山】1.著名的大山。古多指五岳。《礼记·礼器》:“是故因天事天,因地事地,因名山升中于天,因吉土以饗帝于郊。”郑玄注:“名,犹大也。”孙希旦集解:“名山,谓五岳也。”唐李白《秋下荆门》诗:“此行不为鱸鱼鱠,自爱名山入剡中。”清叶廷琯《鸥陂渔话·刘书樵晋游诗选》:“晋国名山不可数,恒岳居尊太岳附。”郭小川《茫茫大海中的一个小岛》诗一:“它上面:没有名山,没有盛景,没有古庙。”2.指可以传之不朽的藏书之所。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以拾遗补艺,成一家之言……藏之名山,副在京师,俟后世圣人君子。”司马贞索隐:“言正本

【何必】1.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。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年钧择贤,义钧则卜,古之道也。非适嗣,何必娣之子?”三国魏嵇康《秀才答》诗之三:“都邑可优游,何必栖山原?”《朱子语类》卷一一六:“若既知悔,后次改便了,何必常常恁地悔!”巴金《灭亡》第十章:“你还有很长的时间,又何必急急于一时呢?”2.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未必。唐段成式《酉阳杂俎·语资》:“歷城房家园,齐博陵君豹之山池,其中杂树森竦,泉石崇邃……公语参军尹孝逸曰:‘昔季伦金谷山泉,何必踰此?’”唐张祜《题孟处士宅》诗:“高才何必贵?下位不妨贤。”

【去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丘據切,墟去聲。《說文》人相違也。《廣韻》離也。《增韻》來去,離去,去就之去。《玉篇》行也。《史記·莊助傳》汲黯招之不來,麾之不去。又棄也。《後漢·申屠剛傳》愚聞人所歸者,天所與。人所畔者,天所去也。又《唐韻》羌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口舉切《正韻》丘舉切,墟上聲。《集韻》徹也。又藏也。《前漢·蘇武傳》掘野鼠,去草實而食之。《註》去,收藏也。又《集韻》或作弆。《前漢·遵傳》遵善書,與人尺牘,皆藏弆以爲榮。《註》弆,亦藏也。又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丘於切,音墟。疾走。《正字通》同驅。《詩·小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