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义吁可畏释义


【名义】名声与道义。《韩非子·诡使》:“官爵所以劝民也,而好名义、不进仕者,世谓之烈士。”《南史·袁粲传》:“本知一木不能止大厦之崩,但以名义至此耳。”宋吴曾《能改斋漫录·沿袭》:“人生所享厚薄,各有定分。世有以智力取者,自谓己能,往往不顾名义。”清恽敬《前翰林院编修洪君遗事述》:“君之智力足以颠倒英豪,激扬权势,独於名义所在,一心专气以必赴之。”2.事物的名称和含义;事物立名的含义。宋程大昌《演繁露·自序》:“而《繁露》之书,事物名义,悉所研极。”清俞樾《春在堂随笔》卷十:“今人多诵《高王观世音经》,而莫能详其

【吁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况于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匈于切,音訏。《說文》驚也。《玉篇》疑怪之辭也。《廣韻》嘆也。《書·堯典》帝曰:吁嚚訟可乎。《詩·周南》云何吁矣。又留吁,赤狄別種。《春秋·宣十六年》晉人滅赤狄、甲氏及留吁。又省作于。《詩·周南》于嗟麟兮。《召南》于嗟乎騶虞。又《集韻》雲俱切,音迂。義同。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休居切。與噓同。《王充·論衡》猪馬以气吁之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王遇切,音芋。義同。 《說文》本作吁。吁,字从口从亐。《說文》吁本字。

【可畏】畏惧。《书·大禹谟》:“可爱非君?可畏非民?”孔颖达疏:“言君可畏者岂非民乎?”《左传·文公七年》“夏日之日也”晋杜预注:“夏日可畏。”唐韩愈《寄三学士》诗:“颶起最可畏,訇哮簸陵丘。”清王士禛《池北偶谈·谈异五·孙文定》:“目睢盱可畏。”2.令人敬畏。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后生可畏,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。”《敦煌变文集·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讲经文》:“仙乐隐隐以引前,天女依依而后送,一道光明可畏。”宋曾巩《王无咎字序》:“补之明经术,为古文辞,其材卓然可畏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