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鸣驺】显贵出行并传呼喝道的骑卒。有时借指显贵。南朝齐孔稚珪《北山移文》:“及其鸣騶入谷,鹤书起陇,形驰魄散,志变神动。”唐高适《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》:“歌謡随举扇,旌旆逐鸣騶。”清曹寅《雨中和渔村韵》:“不扫春厅雪,鸣騶罢往来。”
【屡】〔古文〕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龍遇切,音慮。數也。《增韻》煩數。又疾也。《詩·周頌》屢豐年。《書·益稷》屢省乃成。《註》屢,數也,當數顧省汝成功也。或作婁。
【水湄】水边。《诗·秦风·蒹葭》:“蒹葭凄凄,白露未晞。所谓伊人,在水之湄。”晋王嘉《拾遗记·洞庭山》:“楚怀王之时,举羣才赋诗於水湄。”《北齐书·孙腾传》:“高祖与兆宴饮於水湄,誓为兄弟。”前蜀李珣《巫山一段云》词之一:“有客经巫峡,停橈向水湄。”清周灿《使交趾诗》:“沧江岸上有荒祠,栘叶棉枝近水湄。”茅盾《惊蛰》:“当月白风清之夜,林畔水湄飘荡着他那似哭似诉的悲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