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老寄居思隐切释义


【年】漢典考證:〔又叶禰因切,音民。〕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。謹照音義民改紉。考證:〔又叶禰因切,音民。〕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。謹照音義民改紉。

【老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盧皓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魯皓切,音栳。《說文》考也。七十曰老。从人毛匕,言須髮變白也。《禮·曲禮》七十曰老而傳。《公羊傳·宣十一年》使帥一二耋老而綏焉。《註》六十稱耋,七十稱老。又《詩·鄭風》與子偕老。《疏》沒身不衰也。《禮·祭義》貴老。爲其近于親也。又《周禮·地官·鄕老註》老,尊稱也。又《儀禮·聘禮》授老幣。《註》老賔之臣。《疏》大夫家臣稱老。又《禮·曲禮》國君不名卿老。《註》卿老亦卿也。又《禮·王制》天子之老。《註》老謂上公。又《禮·禮運》三老在學。《註》乞言,則受之三老。《左傳

【寄居】1.居住在他乡或别人家里。《汉书·息夫躬传》:“躬归国,未有第宅,寄居丘亭。”三国魏曹植《仙人篇》诗:“俯观五狱閒,人生如寄居。”元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二折:“自来西洛是吾乡,宦游在四方,寄居咸阳。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三:“徐太学自是寄居的人,早晚思量回家,要留着结下路亲眷,十分不肯。”清严有禧《漱华随笔·吴仲缨》:“贫老无子,寄居荒村以殁。”曹禺《北京人》第一幕:“﹝愫方﹞伶仃孤独,多年寄居在亲戚家中的生活养成她一种惊人的耐性。”2.即寄居蟹。《艺文类聚》卷六一引晋庾阐《扬都赋》:“鸚螺蜕骨,寄居负

【思】〔古文〕恖《廣韻》息兹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新兹切《正韻》息移切,音司。《說文》睿也。《書·洪範》思曰睿。《六書總要》念也,慮也,繹理爲思。又願也。《詩·大雅》思皇多士。《箋》願也。《正義曰》以意之所思,必情之所願也。又語巳辭。《詩·周南》不可泳思。又《大雅》神之格思。又語起辭。《詩·大雅》思齊太任。又《魯頌》思樂泮水。又《諡法》謀慮不愆曰思。又州名。楚黔中地,唐置思州,以思邛水得名。又姓。以諡爲氏,明有思志道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類篇》《韻會》相吏切,音四。《揚雄·甘泉賦》儲精垂思。又悲也。《詩·小雅》思泣

【隐切】犹怨恨。《后汉书·蔡邕传》:“璜遂使人飞章言邕质数以私事请托於郃,郃不听,邕含隐切,志欲相中。”《三国志·魏志·王肃传》:“帝又问:‘司马迁以受刑之故,内怀隐切,著《史记》非贬孝武,令人切齿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