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收次邑居释义


【农收】物的收获。《左传·襄公十七年》:“宋皇国父为大宰,为平公筑臺,妨於农收。”杜预注:“周十一月,今九月,收歛时。”唐元稹《茅舍》诗:“农收次邑居,先室后臺榭。”唐胡曾《射熊馆》诗:“汉帝荒唐不解忧,大夸畋猎废农收。”2.谓农事终了。南朝梁何逊《七召·佃游》:“岁晚农收,时閒务隙。”

【次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七四切,音佽。《說文》不前不精也。《徐曰》不前是次於上也,不精是其次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畫繢之事,靑與白相次也,赤與黑相次也。《左傳·襄二十四年》太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,其次有立言。又師止曰次。《左傳·莊三年》凡師一宿爲舍,再宿爲信,過信爲次。《書·泰誓》戊午,王次于河朔。又位次。《周禮·春官》大史祭之日,執書以次位常。《疏》謂執行祭祀之書,各居所掌位次也。《左傳·襄二十三年》敬共朝夕,恪居官次。又次舍。《周禮·天官》宮正,以時比宮中之官府、次舍之衆寡。《鄭註》

【邑居】里邑住宅。亦谓聚邑而居。汉桓宽《盐铁论·散不足》:“田野不辟而饰亭落,邑居丘墟而高其郭。”马非百注:“邑居,城市住宅。”《后汉书·西南夷传·哀牢》:“乃分置小王,往往邑居,散在谿谷。”唐岑参《石犀》诗:“向无尔石犀,安得有邑居?”严复《原强》:“耕凿蚕织,城郭邑居,於是有礼乐刑政之治,有庠序学校之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