泮冰亡国不崇朝释义


【泮】〔古文〕沜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普半切,音判。《說文》諸侯鄕射之宮,西南爲水,東北爲牆。《詩·魯頌》思樂泮水。《箋》泮之言半也。半水者,蓋東西門以南通水,北無也。《禮·王制》作頖宮。又《通典》兗州泗水縣有泮水。又散也。《詩·邶風》迨冰未泮。又與判同。《史記·陸賈傳》自天地剖泮,未始有也。又與畔通。《詩·衞風》隰則有泮。《傳》泮,坡也。《箋》泮,讀爲畔。

【冰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筆陵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悲陵切,逼平聲。《說文》本作仌。《徐曰》今文作冰。《韓詩》說冰者,窮谷隂氣所聚,不洩,則結而爲伏隂。《禮·月令》孟冬水始冰,仲冬冰益壯,季冬冰方盛。水澤腹堅,命取冰,冰以入。《周禮·天官》淩人共冰。秋刷冰室,冬藏春啓,夏頒冰。又《爾雅·釋器》冰,脂也。《註》莊子云:肌膚若冰雪。冰雪,脂膏也。《疏》脂膏一名冰脂。又矢筩蓋曰冰。《左傳·昭二十五年》公徒釋甲執冰而踞。《註》冰,櫝丸蓋。《疏》盛弓者也。或云:櫝丸是箭筩,其蓋可以取飮。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魚陵切,音凝。同凝。《正

【亡国】亡失国家。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晋献公之丧,秦穆公使人弔公子重耳,且曰:‘寡人闻之,亡国恒於斯,得国恒於斯。’”孔颖达疏:“言寡人闻前古以来,失亡其国,恒於此丧祸交代之时;得其国家,亦恒在於此交代之时。”《后汉书·李固传》:“昔秦皇亡於沙丘,胡亥、赵高隐而不发,卒害扶苏,以至亡国。”宋苏轼《私试策问》之一:“吕氏既已灭矣,而吴楚之忧,几至於亡国。”2.灭亡了的国家。《孙子·火攻》:“亡国不可以復存,死者不可以復生。”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存亡国,继絶世。”3.将亡之国。汉桓宽《盐铁论·非鞅》:“譬若秋蓬被

【不崇朝】同“不终朝”。《诗·卫风·河汉》:“谁谓宋远,曾不崇朝。”郑玄笺:“崇,终也;行不终朝,亦喻近。”《后汉书·章帝纪》:“冀蒙不崇朝徧雨天下之报。”《南齐书·高帝纪上》:“曾不崇朝,新亭献捷;信宿之间,宣阳底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