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议在锄耰释义


【清议】对时政的议论;社会舆论。《艺文类聚》卷二二引三国魏曹羲《至公论》:“厉清议以督俗,明是非以宣教者,吾未见其功也。”《晋书·傅玄传》:“其后纲维不摄,而虚无放诞之论盈於朝野,使天下无復清议。”清顾炎武《日知录·清议》:“天下风俗最坏之地清议尚存,犹足以维持一二,至於清议亡,而干戈至矣。”郭沫若《中国史稿》第三编第五章第一节:“东汉后期,封建统治阶级越来越腐败,农民起义的浪潮此伏彼起,官僚和知识分子中间,也对当权的统治者不断地发出抗议,形成一种社会舆论,叫做‘清议’。”

【在】《唐韻》昨宰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盡亥切,裁上聲。《爾雅·釋訓》居也。《易·乾傳》在下位而不憂。又察也。《書·舜典》在璿璣玉衡,以齊七政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食上必在視寒煖之節。又存也。《論語》父母在。又所在也。《前漢·武帝紀》徵詣行在。《蔡邕·獨斷》天子以四海爲家,謂所居爲行在所。又姓。晉汝南太守在育。又脾神曰常在,見《黃庭經》。又昨代切,音載。義同。又叶雌氏切。音此。善也。《詩·小雅》不屬于毛,不離于裏。天之生我,我辰安在。又叶才里切。示上聲。《屈原·離騷》吾令豐隆乗雲兮,求虙之所在。解佩纕以結言兮,

【锄耰】亦作“锄櫌”。锄和耰。农具名。一说锄柄。《吕氏春秋·简选》:“锄櫌白梃,可以胜人之长銚利兵,此不通乎兵者之论。”《文选·贾谊<过秦论>》:“锄耰棘矜,非銛於鉤戟长鎩也。”李善注引孟康曰:“耰,锄柄也。”唐韩愈《刘生》诗:“我为罗列陈前修,芟蒿斩蓬利锄耰。”耡耰:1.泛指农具。宋王安石《独卧》诗之一:“谁有耡耰不自操,可怜园地满蓬蒿。”2.犹耕种。唐韩愈《赴江陵途中寄三学士》诗:“果然又覊縶,不得归耡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