黥阵亦瘢痕释义


【黥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渠京切,音擎。《說文》黑在面。《荀子·正論篇》墨黥。《註》以墨涅其面而已。或曰墨黥,當爲墨幪。以墨巾蒙其頭而已。《書·呂》爰始淫爲劓刵椓黥。《疏》黥面,卽墨也。《周禮·秋官·司》墨罪五百。《註》墨,黥也。先刻其面,以墨窒之。又姓。漢有黥布,初姓英,咎繇之後。布以小時有人相云當而王,故姓黥以厭當之。

【阵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直刃切,音。《玉篇》旅也。《廣韻》列也。《史記·淮隂侯傳》信乃使萬人先行出,背水陣。《後漢·禮儀志》兵官皆肄孫吳兵法六十四陣。又《玉篇》本作。《周禮·夏官·大司馬》中春敎振旅,司馬以旗致民平列,如戰之。《左傳·成七年》巫臣通吳於晉,敎之戰。《佩觿集》軍爲陣,始於王羲之小學章。◎按史記作陣,非自羲之始也。

【亦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羊益切。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夷益切,音睪。總也,又也。又傍及之詞。又姓。宋開禧進士亦尚節,明參將亦孔昭。又同奕。《詩·周頌》亦服爾耕。《箋》亦,大也。《正義》亦奕義通。 亦本作,象人左右兩腋形。《說文》與掖同。《詩·衡門序》誘掖其君。《釋文》《石經》作亦。亦,古掖字也,左右肘脅之閒曰掖。後从肉作腋。

【瘢】《唐韻》薄官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蒲官切,音槃。《說文》痍也。《徐曰》痍處已愈,有痕曰瘢。《玉篇》瘡痕也。《釋名》瘢,漫也。生漫故皮也。《後漢·馬援傳》吳王好劒客,百姓多瘡瘢。又馬脊瘡瘢曰瘢耆。《揚雄·長楊賦》鋋瘢耆,金鏃淫夷。《註》瘢耆,馬脊創瘢處也。字原从口从兗作。

【痕】《唐韻》戸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胡恩切,音鞎。《說文》胝瘢也。《玉篇》瘢痕也。《趙壹·疾世刺邪賦》所好則鑽皮出其毛羽,所惡則洗垢索其瘢痕。又凡物有迹者皆曰痕,如啼痕,苔痕,水痕,墨痕之類。又《集韻》五斤切,音垠。《博雅》腫也。又古恨切,音艮。腫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