穷郊日萧索释义


【穷郊】野。唐于逖《野外行》:“穷郊日萧索,生意已苍黄。”唐唐彦谦《韦曲》诗:“穷郊二月初离别,独傍寒村嗅野梅。”

【日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人質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入質切,音。《說文》實也。太陽之精不虧。《博雅》君象也。《釋名》日,實也,光明盛實也。《易·乾卦》與日月合其明。又《繫辭》縣象著明,莫大乎日月。又《說卦》離爲火爲日。《周禮·天官·九註》日者天之明。《禮·祭義》日出於東。《史記·天官書註》日者,陽精之宗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日合於天統。《後漢·荀爽傳》在地爲火,在天爲日。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火氣之精者爲日。又《書·舜典》協時月正日。《傳》合四時之氣節,月之大小,日之甲乙,使齊一也。又《洪範》五紀,三曰日。《傳》紀一日

【萧索】冷落;凄凉。晋陶潜《自祭文》:“天寒夜长,风气萧索,鸿雁于征,草木黄落。”宋刘过《谒金门》词:“休道旅怀萧索,生怕香浓灰薄。”明高启《长洲苑》诗:“草树迎萧索,湖山罢鬱葱。”柔石《二月》九:“小雨点打着二人底伞上,响出寂寞的调子。黄昏底镇内,也异样地萧索。”2.疏散;稀少。《史记·天官书》:“若烟非烟,若云非云,郁郁纷纷,萧索轮囷,是谓卿云。”唐王初《自和书秋》:“陇首斜飞避弋鸿,頽云萧索见层空。”宋欧阳修《送徐生之渑池》诗:“尔来飘流二十载,鬢髮萧索垂霜冰。”《明史·李时传》:“扈蹕謁陵,道沙河,帝见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