求名恐颠隮释义


【求名】求美名。《左传·昭公三十一年》:“或求名而不得,或欲盖而名章,惩不义也。”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名实》:“忘名者,体道合德,享鬼神之福祐,非所以求名也。”2.谋求功名。

【恐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丘隴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丘勇切,音。《說文》懼也。从心巩聲。《徐曰》恐,猶兇也。《黃帝素問》腎在志爲恐。《註》恐,所以懼惡也。《正韻牋》恐有驚惶之意。懼乃畏怕之實,恐在懼前也。《海錄》唐太宗撰太子接三師禮,與三師書,前名惶恐。後名惶恐再拜。又惶恐,灘名。《蘇軾詩》地名惶恐泣孤臣。又《廣韻》區用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欺用切,去聲。疑也,慮也,億度也。 从。今省作卂。俗从几,誤。

【颠隮】覆灭。《书·微子》:“今尔无指,告予颠隮。”孔传:“汝无指意,告我殷邦,颠陨隮坠,如之何其救之。”唐白居易《补逸书》:“神怒亟民叛,而不颠隮者,匪我攸闻。”清冯桂芬《光禄大夫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恭潘公墓志铭》:“厥惟我国家太和元气絪緼磅礴之既久,蔚为人瑞,委祉於公,亦惟公鉅人长德,为足以逢将而承迓之,俾无颠隮。”2.困顿挫折。宋王安石《辞使相第三表》:“末学短能,固知易竭,要官重任,终惧颠隮。”宋文天祥《至扬州》诗序:“予危急中,随行四人,皆负而逃。外既颠隮,内又饥困。”明方孝孺《东瓯王神道碑铭》:“民之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