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攘攘】纷乱貌。《古诗源》卷一引《六韬》:“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;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。”唐欧阳行周《藏冰赋》:“六合苍苍,万物攘攘,詎无时啟,亦有时藏。”明唐顺之《读<春秋>》:“文宣而下,则诸侯又不能自执其权,而大夫之交政於中国者攘攘矣。”清唐孙华《四月七日携家南广寺饭僧》诗:“侧目窥帝所,攘攘逐朝簪。”众多;丰盛。攘,通“穰”。汉桓宽《盐铁论·论灾》:“《诗》云:‘降福攘攘。’”今本《诗·周颂·执竞》作“穰穰”。毛传:“穰穰,众也。”
【黄巾】张角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军,因头包黄巾而得名。《后汉书·皇甫嵩传》:“角(张角)等知事已露,晨夜驰勑诸方,一时俱起,皆着黄巾为摽帜,时人谓之‘黄巾’。”《三国志平话》卷上:“黄巾併聚三十六万。”清赵翼《读史》诗之七:“康成居北海,黄巾拜其门。”毛泽东《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》第一章第二节:“从秦朝的陈胜、吴广、项羽、刘邦起,中经汉朝的新市、平林、赤眉、铜马和黄巾……都是农民的反抗运动,都是农民的革命战争。”2.借指作乱者,寇盗。唐杜甫《遣忧》诗:“纷纷乘白马,攘攘著黄巾。”仇兆鳌注:“白马,指侯景。黄巾,指张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