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日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人質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入質切,音。《說文》實也。太陽之精不虧。《博雅》君象也。《釋名》日,實也,光明盛實也。《易·乾卦》與日月合其明。又《繫辭》縣象著明,莫大乎日月。又《說卦》離爲火爲日。《周禮·天官·九註》日者天之明。《禮·祭義》日出於東。《史記·天官書註》日者,陽精之宗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日合於天統。《後漢·荀爽傳》在地爲火,在天爲日。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火氣之精者爲日。又《書·舜典》協時月正日。《傳》合四時之氣節,月之大小,日之甲乙,使齊一也。又《洪範》五紀,三曰日。《傳》紀一日
【赤风】1.天赤而有大风,古代以为兵灾之兆。《太平御览》卷八七六引《春秋潜潭巴》:“天赤有大风,发屋折木,兵大起,行千里。”北魏崔鸿《十六国春秋·前凉·张天锡》:“十一年,有赤风昏闇。至十三年,苻坚灭之。”唐王昌龄《失题》诗:“赤风荡中原,烈火无遗巢。”2.南风。康有为《大同书》甲部第二章:“赫赫烈烈,嘻嘻出出,朱霞降天,赤风烦热者,其火焚之炎炎耶!”3.中医名词。指火气或热邪。《素问·本病论》:“久而不降,伏之化鬱,寒胜復热,赤风化疫,民病面赤心烦,头痛目眩也。”
【昏昏】1.昏暗貌;阴暗貌。晋王嘉《拾遗记·前汉下》:“乐浪之东,有背明之国……在扶桑之东,见日出于西方,其国昏昏常暗,宜种百穀。”南朝陈阴铿《行经古墓》诗:“霏霏野雾合,昏昏陇日沉。”宋洪迈《夷坚乙志·云溪王氏妇》:“步於沙莽中,天气昏昏,不能辨早暮。”明贝琼《殳山隐居夏日》诗:“病客从教懒出村,两山一月雨昏昏。”2.糊涂;愚昧。《老子》:“众人昭昭,我独昏昏。”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,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。”清萧山庸闲叟《秋女士赞》:“昏昏大吏,忽搆兵戎。”鲁迅《书信集·致李秉中》:“危言为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