儒服谩襜襜释义


【儒服】1.古代儒者的服饰。《礼记·儒行》:“鲁哀公问於孔子曰:‘夫子之服,其儒服与?’孔子对曰:‘丘少居鲁,衣逢掖之衣。长居宋,冠章甫之冠。丘闻之也,君子之学也博,其服也乡。丘不知儒服。’”郑玄注:“逢,犹大也。大掖之衣,大袂襌衣也。”《史记·仲尼弟子列传》:“子路后儒服委质,因门人请为弟子。”2.泛指读书人的服装。清卓尔堪《从军行》:“上堂仍儒服,未忍换戎装。”丁玲《母亲》:“不同的只是武陵家里供的是一个凤冠霞帔的老太太,而这里是一个儒服儒巾的少年。”3.谓作为儒生。明李贽《答邓明府》:“居士向日儒服而强谈佛

【襜襜】摇动貌。《文选·司马相如<长门赋>》:“飘风迴而起闺兮,举帷幄之襜襜。”李善注:“《楚辞》曰‘裳襜襜以含风。’王逸曰:‘襜襜,摇貌。’”唐白居易《奉和汴州令狐相公二十二韵》:“碧幢油叶叶,红旆火襜襜。”宋孙光宪《浣溪沙》词:“风递残香出绣帘,团窠金凤舞襜襜,落花微雨恨相兼。”2.盛装貌。汉刘向《说苑·杂言》:“子路盛服而见孔子。孔子曰:‘由,是襜襜者何也?’”向宗鲁校证引卢文弨曰:“‘襜襜’,《荀子·子道篇》作‘裾裾’,《家语·三恕篇》作‘倨倨’,《外传》三作‘疏疏’。”明何景明《后白菊赋》:“令仪襜襜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