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年海国释义


【三】〔古文〕弎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蘇甘切《正韻》蘇監切,颯平聲。《說文》三,天地人之道也。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,次第重之,其數三也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。《史記·律書》數始於一,終於十,成於三。又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凡兵無過三其身。又《左傳·昭七年》士文伯曰:政不可不愼,務三而已。一擇人,二因民,三從時。又《晉語》民生於三,事之如一。又《周語》人三爲衆,女三爲粲,獸三爲羣。又姓。明三成志。又漢複姓。屈原之後有三閭氏,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,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。又去聲。《韻會》蘇暫切。《論語

【年】漢典考證:〔又叶禰因切,音民。〕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。謹照音義民改紉。考證:〔又叶禰因切,音民。〕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。謹照音義民改紉。

【海国】近海地域。唐张籍《送南迁客》诗:“海国战骑象,蛮州市用银。”宋苏轼《新年》诗之三:“海国空自煖,春山无限清。”清何绍基《沪上杂书》诗:“愁风闷雨人无寐,海国平分鬼气多。”2.临海之国或海外之国。明何景明《送宗鲁使安南》诗:“日月天门逈,星辰海国遥。”清卓尔堪《题刘松年海岛图》:“中华百货资百蛮,海国纷纷估客船。”清魏源《寰海后》诗之九:“鹤尽羽书风尽檄,儿谈海国婢谈兵。”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