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品官名重释义


【三】〔古文〕弎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蘇甘切《正韻》蘇監切,颯平聲。《說文》三,天地人之道也。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,次第重之,其數三也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。《史記·律書》數始於一,終於十,成於三。又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凡兵無過三其身。又《左傳·昭七年》士文伯曰:政不可不愼,務三而已。一擇人,二因民,三從時。又《晉語》民生於三,事之如一。又《周語》人三爲衆,女三爲粲,獸三爲羣。又姓。明三成志。又漢複姓。屈原之後有三閭氏,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,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。又去聲。《韻會》蘇暫切。《論語

【品官】官为“品官”。唐韩愈《谢许受王用男人事物状》:“今日品官唐国珍到臣宅,奉宣进止。”《旧唐书·方伎传·一行》:“明年,﹝上﹞幸温汤,过其塔前……令品官就塔以告其出豫之意。”2.泛指古代有品级的官员。古代官有九品。宋苏轼《上神宗皇帝书》:“品官形势之家,与齐民并事。”明陆深《春雨堂随笔》:“大红是朝廷品官服色,却穿此去钓鱼,甚失大体。”

【名重】名声显赫。《后汉书·袁安传》:“在职十年,京师肃然,名重朝廷。”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识鉴》:“伯仁为人,志大而才短,名重而识闇。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七:“﹝薛涛笺﹞真正名重一时,流芳百世。”孙犁《秀露集·耕堂读书记二》:“此人名重,然其书法,实不甚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