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世如来烈焰堆释义


【三】〔古文〕弎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蘇甘切《正韻》蘇監切,颯平聲。《說文》三,天地人之道也。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,次第重之,其數三也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。《史記·律書》數始於一,終於十,成於三。又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凡兵無過三其身。又《左傳·昭七年》士文伯曰:政不可不愼,務三而已。一擇人,二因民,三從時。又《晉語》民生於三,事之如一。又《周語》人三爲衆,女三爲粲,獸三爲羣。又姓。明三成志。又漢複姓。屈原之後有三閭氏,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,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。又去聲。《韻會》蘇暫切。《論語

【世】〔古文〕卋《廣韻》舒制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始制切,音勢。代也。《詩·大雅》本支百世。又《論語》必世而後仁。《註》三十年爲一世。《左傳·宣三年》王孫滿曰:卜世三十,卜年七百,天所命也。又《維摩經》大千世界。《註》世謂同居天地之閒,界謂各有彼此之別。又姓。《風俗通》秦大夫世鈞。又與生同。《列子·天瑞篇》亦如人自世之老,皮膚爪髮,隨世隨落。《註》世與生同。又《韻補》叶私列切,音薛。《詩·大雅》殷鑒不遠,在夏后之世。叶上撥。撥音撇。《晉書·樂志》匡時拯俗,休功蓋世。宇宙旣康,九有有截。 《集韻》書作。

【如来】佛的别名。梵语意译。“如”,谓如实。“如来”即从如实之道而来,开示真理的人。又为释迦牟尼的十种法号之一。《金刚经·威仪寂静分》:“如来者,无所从来,亦无所去,故名如来。”南朝宋谢灵运《庐山慧远法师诔》:“仰弘如来,宣扬法雨;俯授法师,威仪允举。”《西游记》第七回:“众神随至寳莲臺下啟知,如来召请。”清赵翼《大石佛歌》:“是谁凿破山骨裂,幻出如来身半截。”

【烈焰】见“烈焰”。亦作“烈燄”。1.炽烈的火焰。晋傅玄《正都赋》:“激衝风于秦炉,飞光天之烈燄。”唐杜牧《寄杜子》诗之一:“狂风烈焰虽千尺,豁得平生俊气无?”《说岳全传》第二三回:“一霎时,烈焰腾空,烟雾乱滚,烧得那些番兵番将两目难开。”秦牧《艺海拾贝·鹦鹉与蝴蝶鸟》:“他们终于双双变成美丽的蝴蝶鸟,冲出烈焰腾空而去。”2.比喻激情。叶圣陶《夜》:“一阵忿恨的烈焰在她空虚的心里直冒起来。”许地山《七宝池上的乡思》:“你的声不能变为爱的喷泉,不能灭我身上一切爱痕底烈焰。”

【堆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都回切,對平聲。聚土也。《楚辭·九歎》陵魁堆以蔽視兮。又舍也。《戰國策》鍾期堆琴。《註》猶論語舍瑟也。又地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蜀守李冰,鑿離堆以息水患。堆,一作。又灩澦堆,在蜀夔州。《杜甫詩》故馮錦水將雙淚,好過瞿塘灩澦堆。又鳥名。驪山有鳥,名阿濫堆。唐宗御玉笛,以其聲翻爲曲。《張祐詩》至今風俗驪山下,村笛猶吹阿濫堆。又灰堆。《金坡遺事》吳俗,除夜將曉,婢僕持杖擊糞壤,致詞祈利市,謂之打灰堆。 《史記》作碓。《漢書》作。俗作塠。